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印江 > 印江文学
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助推印江经济发展───张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济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民俗文化为基础的旅游活动。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吸引旅游者观赏、休闲、体验、健身、科考、习作、绘画、摄影、购物、度假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今后一段时期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经的竞争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中国的乡村旅游经正在实现品牌建设,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才能创造优势,增强竞争能力。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是由中国乡村旅游经所面临的时代特征所决定的。本文以国内乡村旅游经营为主题试图了解印江乡村旅游经营战略的必要性,在总结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全面掌握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上,为印江打造乡村旅游献计献策。

一、印江打造乡村旅游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使其成为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中的重要渠道,并为第一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2006年和2007年,国家旅游局分别把旅游年主题定义为“中国乡村游”和“和谐城乡游”,将旅游发展的重点直指农村,“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学农家活、享农家乐”,乡村游在悄无声息中受到游客热捧。农家旅馆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悄然兴起,并成为乡村度假的重要承载。乡村旅游实现了从观光到度假旅游方式的升级,并成为广大农村发展第三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有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结果。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主要有:

1、回归的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恬淡的生活方式,纯朴的生活情趣,古老的风俗习惯,渴望从现代都市生活逃脱的“城内人”越来越向往那种天然的“城外人”生活。绿色、环保、健康正在成为许多人追逐的生活理念,而乡村游所崇尚的旅游方式正好契合了这种精神追求。

2、求知的需要。现代社会的城市少年儿童普遍缺乏对农村、农事生产、农民生活的了解,乡村旅游作为重要的修学旅游方式,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3、怀旧的需要。怀旧是人类的共同特征,旧地重游的旅游者对于目的地的选择具有明确的指向,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例如我国文革时期大批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的经历,造就了所谓的“知青情节”,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4、复合型需要。人们的旅游行为往往是多种动机共同作用的结果,乡村旅游也不例外,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有的可能处于求新、求异、求美、求乐的需要,有的可能处于身心调解的需要,有的可能处于美食或购买土地特产品的需要等等。

二、印江打造乡村旅游的优势和必要性

(一)优势

1、独特的地质地貌

印江拥有以“山奇、水秀、石美”为特点的风化自然景观,以山、水、林、为特色的高原自然风光。山岳雄奇、峡谷险幽,与北方山地植被稀缺的传统面貌形成鲜明对比。田畴、农舍、篱笆、秧苗、窗舍新绿、户对鹅塘、蛙声片片,努力增大大自然在游客心目中的份额,形成绿色户外,让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上贴近自然,融入自然使乡村真正成为游客“回归自然”的绿色怀抱,使游客从喧闹的都市生活中得以暂时的解脱。

2、适宜的气候条件

印江地处具有低纬度高海拔显著特征的中国西南高原地区,属中亚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8℃,日照时间长达1296小时,无霜期近300天,年降雨量1100mm左右,山清水秀、清凉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疑将促进印江乡村旅游发展。

3、宁静舒缓的生活节奏

正如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中所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丢掉钟表,不闻号令,凭意愿行止起坐,如炊烟轻寮,如闲云舒卷,让游人体验生活的农事活动,给游客营造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这份闲淡与自得的氛围也只有在贫困的乡村中才能感觉到。

4、纯净新奇的夜空魅力

印江的乡居夜景里有明月的清辉,星光的闪烁,游客可以于竹椅、草榻之上数夜幕流星,漫观荧光树影,它不同于都市夜景的灯火辉煌,霓虹闪烁,这份有安全保障的夜幕掩映,正是时时处于“光污染”包围中的都市游客梦寐以求的新奇体验。

5、良好的区位条件

印江为黔东枢纽连接周边各县,周边各县旅游发展均依托梵净山,印江是天然的旅游集散中心。杭瑞高速、思(南)剑(河)高速已经开工,梵净山环线公路、渝湘高速即将通车,对外大交通改善指日可待,武陵山区新一轮产业大发展即将来临。

6、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

印江自唐开元四年(716年)置县以来,已有12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智慧的印江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创造发展了绚丽多彩,浓郁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有梵净山佛教圣地、木黄红色文化、大圣墩睡美人、文昌阁、严氏宗祠、观音沟玉泉寺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印江书法文化、茶文化、土家族民俗文化等各样文化资源相对丰富,可以增强景观文化内涵和打造人文景点,增加旅游产品丰富性。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村寨连片集中规划,这些旅游景观的组合,使得本区旅游资源拥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主题。

(二)必要性

一是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二是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增加价值。同时,也使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就地消费,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市场价格,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发展,进而减少国家对农村的扶持资金。同时,当地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四是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五是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以农村文化为吸引物,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旅游。同时,通过旅游可以吸收现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六是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旅游对于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将大大推动农村村容的改变,推动卫生条件的改善,推动环境治理,推动村庄整体建设的发展。旅游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唯一性等等,形成了旅游村庄的独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可以说,发展农村旅游,有利于农村乃至全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农村科学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七是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旅游业在当地社区的参与度,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农村建设,提高当地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

三、印江打造乡村旅游的类型及方向

(一)体现田园风光的旅游

这种旅游就是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开展如田园风情、环村步行等产品。目前,随着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旅游者逐渐热衷于“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乡村风情旅游。印江有一批条件好的民族村寨,自然环境宁静、优美,如印江—中坝线,途径印乌水系蜿蜒田园风光;印江—天堂线,途径茶产业茶园基地、食用菌基地、养殖业及新农村建设等。通过精心设计旅游活动,可吸引需要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周末度假的城市居民和国际旅游者开展观光旅游。在此类产品的设计开发中,应把各个单体村寨、产业连成线或面,形成旅游村寨群落,村村有产业,有惊喜,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单个村寨由于空间小,旅游者大量涌入后所带来的环境资源破坏,也可以延长旅游者的游览时间,形成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胜地的优势。

(二)参与型的农家乐旅游

这种旅游的开发要从当地民俗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形成有浓郁乡土气息和真实的农家生活的旅游,走农家乐精品路线。农家乐的旅游形式在贵州出现得最早,可以说大多数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定义就是农家乐。作为拥有丰富资源的印江,可以重点打造印江—木黄—永义—梵净山线,农家乐的设计应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特色,开展的活动内容有赏花节、采摘节、种菜、制作农家食品、栽花、割稻插秧、锄草施肥、捕鱼、放牧、收割农作物、鲜果采食、地方特色食品制作品尝等展现乡村生活的真实性,营造乡土氛围,增加文化含量,增加知识性、娱乐性,留住旅游者,树立精品理念。一般为一日游或是周末游,产品的消费群体同定、重游率高。

(三)体验乡风民俗的旅游

这种旅游所吸引的是以体验城乡文化差异为主要旅游动机的城市文化旅游者。印江众多的乡村都具有壮美的自然景色、恬静的田园风光、独具特色的乡风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如婚俗过程、歌舞观赏等。在目前国内旅游市场正走向观光度假、体验式度假发展的趋势下,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前景,绿色喀斯特景观和独具特色的乡风民俗、农耕文化将吸引一大批国内外文化旅游者。

四、印江打造乡村旅游的对策及建议

(一)长远规划,科学策划,增强文化内涵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的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的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增强文化内涵的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民俗民风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增强吸引力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都市人希望在农村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我们在开发中要注意对原风貌的乡村特色进行保护,要注意突出乡村、田园特色。因而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管理、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淳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

(三)政府主导,联合经营,共树品牌

乡村旅游是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负盈亏。但对游客市场来讲,一个地方的旅游是一个整体形象,一个地方的旅游知名度、经营特色、服务质量等,任何局部的印象都会带来游客对整个地区的肯定和认可。乡村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关系景区的全局利益,也关系着每个经营户的利益。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联合经营,一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思想认识,搞好农游结合

正确认识“农游合一”的涵义。首先,要把乡村旅游与旅游景区结合起来,形成联动效应。如不少来梵净山的游客,在游览了梵净山景区之后,还可以专程到永义乡的团龙村参加该村的民俗活动,体验土家族、苗族民俗民风。其次,要摆正农业和旅游业的位置,选择项目要科学规划,使生产功能、观光功能、休闲功能可以在同一载体上得以体现,并做到农业生产活动和旅游活动的安排协调有序。

(五)强化项目论证,科学规划,产品突出特色

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首先必须立足于本地的资源分析,提取特色,浓缩精华,并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揉进民风民俗的原本。印江历史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众多的民族孕育了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多元的民俗表现是乡村旅游设计取之不尽的源泉;其次,开发过程中要控制人工化、城市化倾向,保持景区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第三,要提高景区人和游客的环境意识,并培养服务人员的好客度、服务意识和水平,以加强软环境建设。

(六)拓展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拓展投资渠道,形成以企业投资为主以银行贷款为辅的资金筹措方式,利用社会集资,努力吸引外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建立完善的投资机制。

(七)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

在管理上建立“经济、行政、法律”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制度,在行政上,加强行政管理职能,实施有效的检查、督和奖惩制度,统一区内的规划建设旅游服务、民政、治安等工作;在法制上,要加快立法进程,建立执法队伍,把专管与共管结合起来,建立区内群众组织,同时要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做好统一审批规划,招商引资,对外宣传等工作。

(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乡村旅游在各地是作为发展经济的产业来扶持的,旅游业的发展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是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事。而生态农业旅游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通道,开发中应当选择生态效益型道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