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街镇传真
76天2.9公里,坪峨村的速度与激情


五月的朝霞,迎来新的一天。咔嚓,挖路的近照发到村里微信群的时候,满是激动、自豪和期盼,这条路,无时不刻不牵动着游子们的心。


“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2月中旬,复工复产的号角嘹亮,让印江自治县合水镇坪峨村群众倍受鼓舞。


从2月14日到4月29日,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坪峨村群众放弃关门“躲疫”,出门迎战,村寨背面山坡冲刺,只为修一条路脱贫致富的产业路。


76天,从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刻走来,没有一人打退堂鼓,一路荆棘,一路前行,一边防控,一边苦干,一天接着一天,众志成城,一条宽5米长2.9公里的产业毛坯路生生被开挖出来。凭借什么?又是为了什么?


这条路,承载了坪峨村人夙愿和梦想,规划着坪峨人的未来远景,疫情下的焦虑激发了坪峨村的速度与激情,修产业路打破贫困的壁垒。


坪峨村属非贫困村,辖9个村民组,528户1632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236人。全村耕地809.5亩,一半在坝上,一半在山上。坝上的土地以800元每亩出租了,山顶土地却无人问津。 


“出门种地,山高坡陡,要走两个多小时,有点收成拿下山,全凭肩挑背磨,大部分时间浪费在路上。”坪峨村群众李昌谷一个劲儿摇头。


“集资修路,把土地耕管起来,瘟疫挡住了出路,我们还能耕地,不得挨饿!”往年,过了正月十五,年轻人都涌向了外面。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困住远行的脚步,年轻人在群里呼吁修路,获全票赞成。


与此同时,坪峨村第一书记刘道春紧锣密鼓拟写报告和办理相关手续,路修定了。


 “按人头算,人均自愿捐款300元,正月十八,三个小时我们筹款超10万。”73岁的老会计李昌约负责记账,回想当时筹款的场面,激动不已。


产业路沿线以坪峨、新峨两个组的土地为主,这两个组422口人筹资了12.66万元,承担“大头”,其他村民组自发赞助了2.52万元,总共15.18万元。


仅出钱还不行,还得出力、出地......大家开会决定:路线经过处,不论占了谁家的地,都无条件支持产业路建设,主要劳动力每天上工,勇做开路先锋。


团结就是力量,决心就是信仰。从2月14开始,村里平均每天有40人上工,砍杂草、除荆棘、采线路、修边边,10天突击,理出路线走向,后续的开挖交给了机械。  


  “人工开路的十多天,年轻人自掏腰包解决吃喝,没动一分修路款买一包烟、一瓶水、一口酒。”李昌约心里帮大伙儿记着,年轻人讲规矩、讲担当的奉献精神完成了老一辈多年的夙愿。


村里的老人讲,30年前,村里有个归乡的台湾老兵,想为乡邻办点公益,为修路,开了4次会动员,但修路占地,大家心里都有个“小算盘”,舍不得,结果线路采好后也没修成。2016年,政府打算立项这条产业路,但要村民自己开挖毛路,大家再次不欢而散。


要致富,先修路,话老理还新。今春,大家总算明白了一个理:公路不通,土地没法管,送人都不要。“现在都是机械化生产,不通公路,费力耗时,土地撂荒,可惜!”80岁老人李守荣也琢磨通透了,修路占用他家2亩多地,剩下的土地临近公路边,他觉得,值!


终于,4月29日,连通新台村2.9公里的产业路全线贯通。坪峨、新峨、新民、田上、田下共五个组约500亩的土地被释放出来。曾经弃管的板栗、枇杷、樱桃、柑橘等经果林看到“钱”景。而山顶1000亩公益林在防护山火、管护森林工作更加便捷,还要建猪代养场......望着后山的路,大家憧憬着。


“路修好后,我计划在上面种200亩车厘子,再办个采摘游,我觉得务农也蛮好!”村民李方圆说起自已的打算。因为,曾经种下的100亩枇杷和樱桃,陆续有游客前来采摘。


饭后散步,刘道春和村支部书记冯万刚,还有村民李昌约、龙友发沿着这凝聚了平峨村速度与激情的农村产业路,一路上行。“要尽快修边沟和硬化,否则功亏一匮,大力向上争取项目,快速建成畅通、安全的产业路。”在路面被水毁的地方,他们嘀咕着。


夕阳斜照沿路的花果,火红的晚霞描绘出小康的色彩。坪峨村的夜慢慢降临。(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