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印江要闻
印江:菌棒“躺”上传送带 省时省力“跑”得快

图片

秋摆一地棒,冬收万斤耳。今年印江自治县在开展稻耳轮作中,板溪镇米溪村秋种现场可谓是别具一格,6节长约6米、宽0.4米的传送带架起的“传输桥”可自由延伸至田间的每个角落,一袋袋黑木耳菌棒从卡车上卸下,只需“平躺”在传送带上,便可到达等候在终端排棒的菇农手中。

  这座“传输桥”全名食用菌带式输送机,是专门负责将菌棒通过皮带运输到田里去。它的出现,可让当地菇农们省事了不少,在田里摆放菌棒的64岁工人刘承文对这个新设备赞赏有加。

  “以前摆棒不是背就是抱,背一次也拿不起多少,很麻烦效率不高, 现在有了这机械设备,比以前轻松多了,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刘大爷说:“现在一车菌棒下下来大概是7000棒,只要三个半小时,一天可以下辆车1.4万棒左右,而往年,同样一车菌棒二十几个人最少要八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排棒。”

  据了解,这台皮带式自走食用菌输送机,除了让工人节省劳力,缩短排棒时间,皮带输送的速度也可随意调解外,在传输过程中,皮带可单条运行,也可根据地形和距离进行随意增加节数。

  该基地负责人技术员周根弟介绍:“给木耳菌棒在排棒时,需要在菌棒上打孔,以便于后期木耳破袋,这而套设备,还自带了给菌棒打孔功能,这在排棒中来说,是至关重要也是最实用的地方之一。”


  通过现场测试,一带黑木耳菌棒,通过人工打孔,每袋菌身需要拍打4至6次,整个取棒、排孔、放棒过程一袋需要一分钟左右,而通过打孔机打孔,每袋只需2秒便可完成。



  据了解,目前,印江板溪、木黄等乡镇的食用菌或黑木耳基地已购买安装了食用菌带式输送机,大大提升了该县机械化推广和使用率。(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东

















  监制:左禹华 蒋智江 审校:刘焱琪 任廷津 编辑: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