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印江 > 红色文化
印江印象·红色印迹|木黄会师的历史意义




  



开 栏 语


     



抚今追昔忆峥嵘,鉴往知来谱新篇。2024年,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90周年。为缅怀红军在印江的光辉业绩,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县委党史研究室、县文旅局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印江印象·红色印迹”专栏,追寻红军足迹,讲述红军在印江的红色故事,重温红军在印江的峥嵘岁月,在传承红色精神中凝聚奋进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谱写印江高质量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县新篇章。







     木黄会师的历史意义  



1934年10月24日,历尽艰辛的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在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木黄与红二军团(时称红三军)胜利会师,揭开了湘鄂川黔苏维埃运动新高潮的序幕,标志着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第一个目标的确立,标志着长江南岸又一块影响深远的苏区即将诞生,也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的正式孕育。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重大力量整合,是一次团结的会师、模范的会师、胜利的会师,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木黄会师揭开了黔湘川鄂地区苏维埃运动新高潮的序幕,是长江以南革命斗争由挫折走向复兴的重要策源。木黄会师标志着红六军团“完成了与二军团会合的光荣任务”两军团领导人高举苏维埃革命的旗帜,并始终站在武装斗争的最前线,制定了坚守黔东、挺进湘西的战略方针,为开拓黔川湘鄂地区革命新局面确定了正确的方向。


木黄会师创造了红二、六军团直接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历史条件,成为中央战略大转移全局的重要支撑。木黄会师后,两军团的战略突击作用凸现,红二、六军团在创造、巩固和发展新苏区的同时,按照中央指示,实施钳制和吸引敌人的战略任务,形成了独当一面的战略格局,从而打乱了敌军作战前线与后方的划分,使中央红军及时进行战略转换,形成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两个主要战场协力剿敌的战略格局。


木黄会师使红二、六军团的整个命运自此与中央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两军团挺进湘西之后的一切重大行动,始终受命于中央战略大转移全局决策,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35年11月,在独立作战中刚强起来的红二、六军团也开始了自己的二万里长征,经过木黄会师后的重大革命实践,有了中央的正确领导,二、六军团创造了新的革命奇迹,经受住了新的革命考验。


木黄会师促成红二、六军团力量整合并孕育红二方面军,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光辉典范和重要里程碑。木黄会师,不仅为解决两支部队各自建设问题创造了客观条件,也使两支红军长期革命斗争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得到相互的交流与总结,更重要的是使原两个战略区域分开行动的两支红军完全置于党中央与军委的统一指挥之下,产生重大的转变。一是会师是两军团的共同需要和客观要求。二是促进了革命斗争经验的相互交流。三是加强了革命阶级队伍的大团结。四是开展了系统的党的建设工作。会师以后,在以任、贺、关为核心的集体领导下,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重视政治工作,不断加强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形势任务等教育。它使根据地的各项建设更加步入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越加坚强有力。


红二、六军团自1934年10月黔东木黄会师至1935年10月在湘鄂川黔根据地战斗的一年时间里,“扩大了部队,比会合时之二、六军团在数量上增加两倍,发扬了不断战斗中的巨大的组织能力。”1936年7月在长征途中受命正式组成红二方面军,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在人民军队战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创造了革命斗争宝贵经验。木黄会师后,红二、六军团拓展了长江以南新苏区、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为中国革命创造了伟业,立下了奇功,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对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建设和部队建设向前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稿件来源:《红军在印江》(此书由中共印江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整理编辑,2013年9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王琴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