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走进印江 > 印江美食
网络中国节·春节 | 年夜饭,请你尝尝印江这一碗红扣肉











随着农历新年的脚步悄然临近,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息。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各地纷纷展开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一种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传统美食——红扣,成为了当地迎接新年的独特方式。这道美食不仅是节日餐桌上的必备佳肴,更是招待尊贵客人的首选菜品,承载着对新年的美好期待与祝福。



印江,一个山川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这里的人们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精湛的烹饪技艺而闻名。红扣,作为传统美食,其制作工艺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智慧。 在印江龙津街道贵江村的村民们开始忙碌起来,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升腾起袅袅炊烟,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期待。




在贵江村,杨秀琼是制作红扣的佼佼者。每年春节前夕,她都会精心准备这道美食,以此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驱散冬日的寒意,杨秀琼便开始了她的红扣制作。她首先将早已准备好的土猪肉和制作红扣所需的材料工具整齐地摆上案台,然后开始了红扣的第一步——选材。



选材是制作红扣的关键环节。杨秀琼深知,只有选用上好的五花肉,才能做出晶莹剔透、肥而不腻的红扣。因此,她特别注重五花肉的选择和处理。她将五花肉分割成十到十二公分宽的肉块,以确保红扣在蒸制过程中能够保持完美的形状和口感。在处理五花肉的过程中,杨秀琼显得格外细致,她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将肉块切割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红扣的口感,又避免了因切得过厚或过薄而影响食用体验。



选材完成后,杨秀琼开始了红扣的腌制工作。她先将切好的五花肉放入一个大盆中,然后依次加入白酒、甜米酒、白糖、胡椒、大蒜、姜等调料。这些调料不仅能为红扣增添丰富的口感和香气,还能起到去腥增香的作用。在腌制过程中,杨秀琼一边加调料,一边用手轻轻揉搓肉块,让每一片肉都能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她的手法熟练而轻柔,仿佛是在为每一片肉块注入生命的活力。



然而,红扣的腌制过程并非仅仅加入调料那么简单。红扣最终蒸出来香不香,米面用料是关键。因此她在炒制米面时格外用心。她精选了花生、黄豆、香料等六七种食材,经过精心炒制后,与五花肉一起搅拌均匀。这些食材的加入,不仅让红扣的口感更加丰富多样,更让红扣的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一切准备就绪后,杨秀琼将腌制好的五花肉块均匀地裹上一层米面,然后按照12片五花肉为一碗、6到8碗为一屉的规格,将红扣整齐地摆放在蒸锅中。随着蒸汽的升腾,红扣在蒸锅中逐渐变得晶莹剔透、香气扑鼻。蒸制红扣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因为蒸制的时间要根据肉块的大小和锅具的密封性来决定,一般需要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杨秀琼要不时地查看火候,以确保红扣能够均匀受热、完美蒸制。



当第一锅红扣出锅时,整个厨房都弥漫着浓郁的香气。杨秀琼和她的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道承载着他们情感和记忆的美食。红扣入口即化、肥而不腻、香气扑鼻,让人回味无穷。他们一边品尝着红扣的美味,一边畅谈着新年的计划和愿景,享受着这难得的温馨时光。




据了解,在印江自治县,像杨秀琼一样过年用心制作红扣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这道传统美食不断传承和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红扣的制作工艺和口味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红扣作为印江自治县传统年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碗红扣一岁年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美好寓意始终不变。(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东 田林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敏 编辑:吴霞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