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印江 > 印江文学
印江印象•文脉印江 | 血脉情深浓于水,亲情至上刻于心


血脉情深浓于水,亲情至上刻于心

作者:黄继生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如磐石般坚韧,任凭时光流转,依然熠熠生辉。我有一位伯父,他的故事如同一部厚重的历史书,记录着民国年间的迁徙与家族的繁衍。上世纪20年代末,伯父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从沙子坡镇十字村塘坝迁徙到了紫薇镇张家坝,至今一晃便是90多个春秋。伯父在张家坝娶妻生子,如今子孙满堂,人数已达五六十人之众。然而,自上世纪20年代末离别后,伯父生前再也没有踏足过沙子坡镇十字村塘坝那片祖地,那份对故乡的眷恋,成了他心中永恒的遗憾。


今年正月初三,伯父的几个儿子、儿媳妇和孙子们,突然萌生了想回到祖地沙子坡镇十字村塘坝祭祖的念头。这一提议如同春风拂过沉寂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塘坝家中我的十几个兄弟听闻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忙碌起来,准备着迎接一场跨越时空和地域的寻根之旅。而我,也从县城匆匆赶回老家,只为主持这场意义非凡的聚会。


初三的早晨,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寒意。我们一行人踏着晨露,来到了高祖父、高祖母的坟前。这里,是家族的根源所在,是血脉传承的起点。祭祖仪式开始了,我们按照传统习俗,摆上供品,点燃香烛,虔诚地叩拜。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穿越时空,将我们与先祖紧紧相连。



祭祖,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铭记祖先的功德,感恩他们的付出,同时也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族的纽带永远不能断裂。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我仿佛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感共鸣,体验到先祖们留下的故事和足迹。那一刻,我仿佛与家族的历史融为一体,成为了这个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祭祖结束后,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堂兄弟的客厅。这里,已经准备好了热腾腾的茶水,等待着我们的归来。大家围坐在一起,深情地交谈着。伯父的儿子们讲述着他们在紫薇镇的生活点滴,孙子们则好奇地询问着关于祖地的故事。而我,则静静地聆听着,感受着这份难得的团聚时光。


客厅的灯光柔和而温馨,照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注意到,伯父的儿子们虽然年事已高,但眼中依然闪烁着对家族未来的期许。他们的谈话中,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这份对家族的热爱与责任,让我深受感动。


午餐时刻,大家围坐在几张大方桌旁,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这些菜肴,既有紫薇镇的特色美食,也有沙子坡镇的传统风味。大家相互敬酒,表达着对彼此的祝福与敬意。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家族的未来,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来,让我们共同举杯!”我站起身来,高举酒杯,深情地说道。


“感谢祖先的庇佑,让我们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也感谢大家的到来,让我们有机会再次团聚在一起。愿我们的家族,永远繁荣昌盛!”


随着我的话音落下,大家纷纷举杯响应,一时间,客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我注意到,每个人的脸上都闪烁着喜悦,那是对家族未来的期许,也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什么叫做“家”。


家,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一个情感的寄托。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亲人的温暖,可以分享彼此的快乐与悲伤。而家族,则是这个情感的延伸,它让我们明白,无论身在何方,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归宿。


随着午餐的结束,这次寻根之旅也即将画上句号。然而,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传承着家族的文化与精神,让这份情感在岁月的长河中流淌不息。


站在家乡的土地上,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里,有着先祖的气息,有着家族的记忆。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这份情感都将伴随着我,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回望这次意义非凡的聚会,我感慨万分。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家族的意义与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亲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情感与责任,继续前行,为家族的繁荣与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亲情,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们在孤独时找到依靠,在困难时得到支持。而家族,则是这份情感的源泉与归宿。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世界如何喧嚣,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园——那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地方。


对祖先的敬仰,对家庭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将永远伴随着我们。它们让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与坚定,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不忘初心。此刻,我站在家乡的土地上,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敬畏。感激祖先的恩赐与庇佑,敬畏这份沉甸甸的家族责任。


 

   作者简介  







黄继生男,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贵州省诗词学会会员、铜仁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共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四级调研员,兼任县社科联副主席、县党建研究会副会长。先后任中学语文教师、乡镇党政办秘书、县委宣传部理论干事、县文明办副主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是铜仁市市管专家、铜仁市“优才卡”持有者、铜仁市梵净文化人才、铜仁市人文社科专家、铜仁学院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印江自治县县管专家、“黄继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来源:印江作家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田林 编辑:刘承芳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