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印江 > 历史文化
印江地名故事 | “罗场”名的演变







  罗场,乡镇名,隶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因乡政府驻罗场,故名罗场乡。罗场原名叫“木开三沟”,后来又叫“罗家寨”,最后才叫“罗场”。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梵净山西麓有一条发源于梵净山流入乌江的河叫“落木江河”,落木江河分三个河沟在现在的罗场这个地方汇聚,因此古人称此地为“木开三沟”,即“茂前沟”“板桥沟”“冯家沟”。这是罗场最早的名字。


  到了明朝,根据《罗氏家谱》载:“九房罗文啟(大车之父)之妻晏氏,坐于阁老寨,所生二子,长男罗发生(大车),次男罗发懋(大保),兄弟二人游山打猎,行至昔土坝住宅,以后又行到木开三沟插草为界,永远管业,以传于后世。”罗氏于明洪武年间首先占有木开三沟,此后方圆几里的森林,山坡以及后来开垦的田地都属罗氏家族所占有。同时,在“茂前沟”与冯家沟之间的田坝后坡台地建寨居住,寨名称罗家寨,以后随人口发展又分为上、下寨,上寨名为“艾梅寨”,下寨为罗家寨。“木开三沟”成为历史名。


  清光绪元年(1875),罗家寨成为周边大山下大寨,乡民多到此交易。于是当地官府建街道成贸易市场。由于地理独特,建立街道需要罗氏家族让出田地。于是官府于罗氏家族达成协议,建成的长40米,宽7米街道和整个区域取名“罗家场”。罗家场成了当地行政区域的统称。


  1984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行政区域调整,重新组建的乡政府去“家”字,更名“罗场乡”,于是“罗场”这个名字登上了历史舞台。

  

注:摘自《铜仁地名故事》

(一聚落集第108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王琴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