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如砥,奋斗以成;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印江自治县组织工作谋深做实、提质增效的奋进之年。
一年来,印江自治县组织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定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干担当、奋勇争先,推进组织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高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示范县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一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课、必修课,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工程,认真落实“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的制度机制,健全和落实“四个以学”长效机制,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常态化开展好主题党日、警示教育和“三会一课”等活动,搭建“每周一学”“读书沙龙”等平台载体,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带动全县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三力”,在改革发展中当先锋、做表率。
——党纪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坚持把党纪学习教育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结合起来,督促指导95个单位举办读书班,729个党组织开展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内容的“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2200余场次、讲纪律党课700余场次。围绕“2+3+1+1”整治重点,推动职能部门整改问题107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8个,相关经验做法被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44篇。
——党性修养淬炼见行见效。以“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黔东独立师浴血梵净山遗址”2个省级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为依托,优化党性教育现场教学路线2条,新开发课程25门,成功入选市级好课程3门、达标课程2门,开发课程获奖数量居全市第一。持续完善“1+17+N”教学阵地体系,举办各类培训班98期8559人次。严格规范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作用。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
一年来,全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围绕“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目标任务,锐意进取,协同攻坚,不断引导全县党员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
——基层基础持续有力建强。深入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工作,整顿提升后进党组织40个,举办村干部履职能力业务培训班3期,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开展全覆盖轮训,动态培育储备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754名,优化调整28名驻村干部,选派17名优秀村干部赴省内外先进村跟岗学习。在全市率先推行村(社区)干部岗位等级序列管理,相关经验做法先后被《组织人事报》《贵州组织工作》刊发。全面推行村级事务准入制度,清理规范各类标牌标识897个、各类报表台账826张,县级发文、会议同比压减11.4%、11%,清理抽借调干部149人,精减考核事项、考核指标精减率均达50%以上,考核“瘦身”效果明显。
——基层治理效能明显提升。统筹推进非公、学校、国企等各领域党建,扎实推进机关“四强”党支部建设和模范机关创建,抓好“5+2”清单落实,新招聘社区工作者55名,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从年龄、学历、专业等方面得到进一步优化,“梵净岐黄先锋”获“2024年度全市优秀党建品牌”荣誉称号,基层党建效能逐步增强。聚焦机关、国企、学校、医院、新兴领域等基层党建薄弱环节开展专项调研,并切实推动调研成果转化。
——强村富民行动深度融合。聚焦“两强两富”目标,成功培育强村富民公司18家、强村富民工坊64个,打造产业专业村“一村一品”270个,盘活农村闲置资产项目66个5697万元,盘活率100%,居全市第一。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10家、家庭农场1766家,被评为“全省家庭农场示范县”,并完成2024年达标村135个,占比37%,超额完成市级30%的要求。
——党员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关,突出政治标准,从青年、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两新”组织和新就业群体中发展党员212名。针对不同领域党员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不同,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深入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勇当网络空间“红色先锋”,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600余个,开展志愿服务8000余次,认真落实党内关怀帮扶措施,切实增强党员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