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 | 天堂镇:党建引领促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今印江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04-10 15:30
浏览量:475

四月的天堂镇,落英缤纷,春意盎然。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产业蓬勃发展,乡风文明和谐,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天堂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十”模式,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人才支撑和民生服务紧密结合,不断夯实党建根基,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服务群众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天堂镇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谭光茂,2025年第一季度积分12分,可兑换抽纸一提;钟长铭,积分10分,可兑换毛巾一条……”近日,在天堂镇茶元村,村党支部书记张羽华站在文明储蓄所门口,手里拿着一叠积分兑换清单,正向村民们公布第一季度积分情况。随着村支书张羽华的宣读,村民们纷纷上前领取自己积分兑换的奖品。
一提抽纸、一瓶洗涤剂、一把牙刷、一条毛巾……虽然奖品的经济价值不高,但这份荣誉感和参与感却让村民们倍感振奋。

近年来,茶元村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通过积分管理的方式,对村民行为规范、邻里和谐、孝老爱亲、尊师重教、参与公益事业等方面进行实时记录、季度评比。这种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户户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围。
“村里要做公益,作为党员,我都是第一时间参与,平时说话做事都想着要起模范作用。”有着35年党龄的谭光茂说。
同时,茶元村还成立红白理事会,文明实践站,把“乡风文明”纵深推进。

如今,茶元村的群众素质大幅提升,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23年,茶元村荣获“全市文明村”称号,成为天堂镇基层治理的典范。在天堂镇转龙村,满山的翠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微风拂过,茶香四溢。近年来,转龙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采取“党建+大户+散户+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茶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大家今早的‘成绩’不错,平均每人采了一斤多茶青,先吃饭,吃完饭才有力气干活。” 午饭时分,在天堂镇转龙村,党支部书记胡大兵挑着为采茶工人准备的午饭,擦了擦满是大汗的额头,扯着嗓子喊道。
群山间,数名工人听到呼喊,快速赶到“就餐点”,迅速地吃完午饭后,又投入到采茶中。
为了节省时间,胡大兵一大早组织工人上山采茶后,又急忙赶回家中,准备工人的午饭。连日来,忙得像个“陀螺”。

“这几天是茶叶下树的关键期,每一寸光阴都和经济直接挂钩,得抓紧!”胡大兵幽默地说。
在胡大兵和另一名党员的带动下,转龙村的茶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村已有1021亩茶园,户均3亩、人均1亩茶。
茶园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每到采茶季节,来自周边村寨的采茶工人络绎不绝。
“以前我们这里都是荒山野岭,现在变成了绿油油的茶园。多亏了党和政府的政策好,还有支书的带领,让我们有了稳定的收入。”外地媳妇叶美一边采茶一边感慨道。
在天堂镇,除了转龙村,金城、明光等多个村都有茶园,茶园已然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人才是第一资源。天堂镇深知人才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在党建引领下,天堂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我们利用铜仁职院教授张志昌在天堂镇挂职期间的机遇,学习了羊肚菌种植技术。后期的选址、选种、技术上他都给我们提供帮助。”天堂村羊肚菌基地负责人万伟说。

现在,在天堂镇的天堂村、中尧村发展羊肚菌20余亩,亩产值达到2万元左右。朵朵破土而出的羊肚菌,已然成为群众“致富伞”。
近年来,天堂镇注重人才引进的同时,也鼓励和支持有志青年返乡创业,为他们提供政策扶持和创业指导。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天堂镇天堂村蛋鸡养殖场,错落有致的鸡栏里,13000多羽鸡正在尽情觅食,一排排自动输送带,把鸡蛋有序送到分拣区。
该养殖场的负责人杨勇,贵州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选择回家当上了“村官”,还带头创办产业,除了养鸡,还发展吊瓜80多亩、中药材30多亩,带动乡邻致富。
“每年可带动2000多人次就近务工,去年发放工资16万元左右。”天堂村党支部书记杨勇说。
同时,天堂镇还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通过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农业技术讲座等活动,提升村民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天堂镇九龙村肉牛养殖场,脱贫户饶秀洲正在忙着给牛备料、喂食。通过前期的培训,他熟练地掌握养牛技术,在该村肉牛养殖场已工作了两年。“每月工资3000元,外加500元生活补助,生活越来越好。”饶秀洲笑着说。
在人才的支撑下,天堂镇的乡村振兴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才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天堂镇始终把民生服务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前,在开兴村,让群众最不开心的事,就是一到逢年过节或长时间干旱,就缺水喝。
“以前,家家户户房顶上都装着个‘大水缸’,水充足时灌满,缺水时喝的水也不是很新鲜。现在,我已经把房顶的‘水缸’都撤下来了。”开兴村党支部书记李华指着院子里的不锈铁桶说。
据介绍,以前在开兴村有三个水池,共计600立方米。按说,全村648人,饮水应该不愁。但因高位水池年久失修,储不了水,因此群众用水存在一定困难,这让村支“两委”一直很恼火。

“我排查时,发现大水池有很多小裂痕,通过修补,虽然能勉强装住水,但还是不能满足群众饮水需求。”开兴村第一书记唐江羿说。
2024年,村党支部一边向上对接翻修加固水池项目,一边组织群众修通了到高位水池的运输路。
“路修通了,修建水池的材料如数运到,经过近两个月时间的翻修与加固,现在300立方米的高位水池和两个150立方米的低位水池随时都是装得满满的,群众用水再也不用愁了。”李华介绍道。
晚饭时分,村民李元辉拧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流进菜盆里,他尽情洗着晚饭需要的食材,说不尽的感谢,“现在,用水这样方便,全得村里的干部关心。”
“目前,天堂镇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乡风更加文明,基层治理更加有效,各项工作都有序推进。”天堂镇党委委员、组宣统委员李应红说,接下来,天堂镇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不断探索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天堂镇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玉莲)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