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印江要闻
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 | 印江:传承民族文化 深化文旅融合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在世界遗产地——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有着“中国名茶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美誉。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在这里相互交织、熠熠生辉。


图片


图片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精心策划推出“贵州村戏——乡当好耍”文旅主题活动,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旅游产业焕发新活力。


图片

一场由“文化搭台、群众唱戏、政府服务”的“村戏”,激发了全民参与,把印江自治县的非遗、民俗文化搬上了舞台,勾起群众的乡愁,激发了文化的活力。


图片

“参加‘村戏’表演,我们刀坝十多个村的群众自发报名,参加‘马马灯’非遗节目表演的年龄最高的有70多岁了,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娱生活,又让我们的非遗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刀坝镇党委委员、组宣统委员石峰说。


图片

从村里组队、镇上排练到县城竞技,每一期都由县文旅局文艺专业团队对乡村文艺人才进行培训,围绕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精心编排节目,有效推动文化传承。多年没有露面的土家建房抛梁、土家婚俗、说春、焰火架等民俗文化,以及面临失传的油纸伞、古法造纸、陶艺技艺等,通过“村戏”的舞台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吸引了线上线下近400万人次观看,提高了印江文旅的知名度。


图片

“我们在每一期的‘村戏’比赛中,每个参赛的乡镇(街道)都要编排一个非遗节目,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搬上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土家族、苗族深厚的文化,一是增加文化自信,二是促进旅游发展。”印江自治县文旅局文化馆副馆长徐中华说。


“村戏”舞台上,当思维的火花点燃新场小学师生手中的扎染技艺,一件件民族服装、饰品、工艺品,以时装秀的方式亮相“村戏”舞台,给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图片


“我们做的成品被北京一所学校全部购买。接下来,北京一土致知国际学校和我们签订了500多件订单,这是对我们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可和鼓励。”合水镇新场小学校长田玲说。

 

一场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活动举办,激发了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刺激吃、住、行、娱、乐、购各行业消费。2024年10月以来,当地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速实现扭负为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向好。


图片

 “自从‘村戏’开赛以来,我们宾馆的入住率明显提高,入住率能达到85%以上。”华泰宾馆前台接待人员张女士说。


数据显示,近半年来,印江自治县的酒店、宾馆、饭店等场所的接待率明显增加,近郊游、红色游、自驾游,已呈增长趋势。


图片


 接下来,印江自治县将深耕“乡当好耍”文旅IP,创新“非遗+”模式融合发展,以“村戏”为载体,推动综艺、媒体、文旅、商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玉莲 石晶晶 部分图片来印融媒数智库)


图片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田林 编辑:张向芬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