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印江 > 历史文化
印江地名故事 | 来安营的故事








  来安营,村寨名,隶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刀坝镇来安村,系村委会驻地。该寨1949年前为崇正乡政府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曾是刀坝镇兰克乡的政府驻地。这里地处印江至秀山的交通要道,早在明洪武二年(1370),明朝官军来此设戍镇守,安营扎寨,故取名“来安营”,现在居住人口多为陈姓和吴姓。


  明代以前,“来安营”叫“南蛮寨”,是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周围的王家寨、吴家寨、辜家寨、苗坝等均系苗族聚居村落,有朱、佘、付、蔡、王、辜、吴等姓苗族世居于此,其中吴姓势力强大,无论官家或是私家,均不敢小觑吴姓家族。明洪武二年(1370),陈姓入印始祖陈伯元随军“赶苗拓业”,落籍于此。在后来的相处当中,尽管陈氏家庭有官方背景,却常因边界等问题与吴家族相互争斗,由此来安营并不安宁。


  到了明嘉靖四年(1525),另有一支陈姓入黔,入住石阡。在石阡定居的陈姓始祖陈衢的儿子陈顺和,经常到来安营陈氏族间访亲问友。在寻亲访友间,陈顺和看中茶元坨的地理风水,于是邀思南府的友人共同在茶元坨安居,并娶吴姓女子为妻。已经厌烦争斗的陈伯元后人看到陈顺和与吴姓联姻,于是请陈顺和出面调和陈吴两姓的四代恩怨。经过陈顺和的左右周旋调解,陈吴两姓划界而居,矛盾得到缓和,开启了陈、吴和睦共处的新时代。尤其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包括陈、吴两姓在内的各姓居民于此安居乐业、辛勤耕耘,子孙繁衍,亲如一家,结成了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亲密关系。至此“来安营”真正实现了安宁与共、和谐相处的初衷。

  

  注:摘自《铜仁地名故事》

  (一聚落集第239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王琴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