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印江:“减负”变“增效” 实干出新绩

曾经,基层干部们在文山会海、繁琐报表和频繁检查中疲于奔命,难以全身心投入实际工作。如今,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健全体制机制,把会议文件化作田垄脚印,将考核表格变为助农实绩,成功解锁“减负”转“增效”的治理密码,答好基层减负这道“关键之题”。


数据显示,全县各单位向乡镇(街道)抽借调的149名干部全部返回原单位,违规签订的71份承诺书(责任状)全部清理规范,乡镇取消了全部议事协调机构,向乡镇发文篇幅明显精简,发文数量一季度共345件,同比下降35.63%。这些实打实的数据,见证了印江自治县为基层减负道路上的决心与成效。



走进印江自治县缠溪镇湄坨村,一片繁忙的劳作场景。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文科与村干部们正在为李世宗老人抢收洋芋。老人年事已高,洋芋收获进入“倒计时”却迟迟未能收完。村里在前期走访了解情况后,迅速组织了六名党员志愿者来到他家洋芋地帮忙。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辛勤劳动,近两千斤洋芋全部收完。“我年纪大了,要不是李支书们来帮忙,我这些洋芋好多就要烂在地里了,真的太感谢他们了。”李世宗老人感激地说。



不仅如此,湄坨村党员志愿者还充分利用“村播”基地,通过“线上直播”积极销售村民的洋芋、茶叶、土鸡蛋等农产品,为村民拓宽增收渠道。


印江自治县把为基层减负成效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抓手,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干部们得以轻装上阵,在田间地头、基层一线实干担当,为民办实事。湄坨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号召,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上来。“现在明显感觉会议少了,文件更精炼了,以前每天都要报三、四份表,现在每个星期也就报一两份,这样我们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为群众办实事了。”印江自治县缠溪镇湄坨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文科感慨道。



湄坨村的变化得益于印江自治县缠溪镇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在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填报工作中,通过取消可有可无的报表和台账,全面压减填报指标,强化部门联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共享,避免了村级数据的重复报送。在会议方面,坚持合并行文,统筹会议计划,会前充分收集议题,整合内容合并开会,会议效率大幅提高。及时清理整合过多过滥的工作群,杜绝无意义的“打卡”晒图和重复报送信息。“初步统计,今年全镇村干部会议召开次数同比下降了30%,党委政府发文量同比下降了40%左右。会议少了,大家就能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上。”印江自治县缠溪镇副镇长吴敏艳坦言。



印江自治县中医医院为了让医务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医疗救治的本职工作中去,医院党委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严格会议审批报备流程压减会议频次规模、禁止以“留痕”作为考核依据注重工作实绩、行政科室简化报表禁止任务转嫁等方面推出“为临床一线减负八条措施”,直击形式主义要害,有效减轻了临床一线医务人员负担。医务人员郜昔跃说:“过去我们一个月要开二至三次会议,几乎每周都有报表,时常有督导检查,占用了我们的大量时间。今年以来,我们医务人员参加全院的会议一共才三次,现在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患者的诊疗上,工作更高效了。”



印江自治县中医医院还通过免除挂号诊查费、开设午夜间儿科门诊、中药代煎配送、全程导医等举措,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我院将持续跟踪减负措施的执行效果,实时调整建立更能释放工作人员活力的措施,以确保减负成果的长效化,以优良的医德、医风来提升优质的医疗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守护好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印江自治县中医医院党委书记谭永贵表示。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印江自治县各级党组织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入查摆问题,从严从实抓整改整治,确保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特别是在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方面,通过抓实精文减会、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规范借调干部等一系列有力举措,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减负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真正为基层卸下了沉重负担,释放了发展能量。印江县委督查专员吴家雄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为了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目前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全县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焕然一新。”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梅亚军 任光勇)


图片
反诈公益视频

往期回顾

强村富民 | 印江:强村有“法”  富民有“路”
守护“地球独生子” !印江生态廊道让黔金丝猴有了 “花果山”
一周外宣动态 | 6月23日—6月29日,各大主流媒体关注印江这些事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王洋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