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印江:藤上果满架 架下管护忙

  盛夏时节,阳光炽热,雨水丰沛,正是吊瓜生长与管护的黄金时期。在印江自治县天堂镇的吊瓜基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工人们趁着晴好天气,紧张而有序地对吊瓜进行修剪、除草和追肥作业,一株株吊瓜藤沿着搭建好的架子攀爬,郁郁葱葱,铺满了整个藤架,展现出勃勃生机与丰收的希望。

  天堂村吊瓜基地内,技术员李波穿梭其间,耐心细致地指导着务工人员进行管护工作。“注意看,这种主枝需要掐断,不能让它继续生长。”李波的声音在绿色的海洋中回荡,他的专业指导为吊瓜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吊瓜,学名瓜蒌,是一种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其皮和根具有药用价值,而瓜蒌籽则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口感香脆,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


  天堂村自2021年起开始大力发展吊瓜产业,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00亩。通过采用“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不仅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还带动了周边3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增收。72岁的万宗娥老人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她已连续在吊瓜基地务工多年,从搭建架网到修剪、除草、除虫,直至吊瓜成熟采摘,每个阶段都能获得稳定的收入。“吊瓜基地离家近,工作也不累,一天能赚80元钱,挺好的。”万宗娥老人满脸笑容地说道。

  吊瓜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天堂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激发了周边村庄的发展热情。沙坝、白户村等周边村庄纷纷效仿,加入到吊瓜种植的行列中来。在全镇的共同努力下,吊瓜种植面积由最初的50余亩迅速扩展到300余亩,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为了进一步提高吊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天堂镇创新性地采用了“飞地”模式和订单种植方式。通过这一模式,全村400多亩闲置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村民就近务工有了更加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通过与收购商签订订单合同,确保吊瓜成熟后能够顺利销售,解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在天堂镇人大主席杨林看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他表示:“结合天堂镇的地形特点和吊瓜市场的良好行情,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吊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除天堂镇外,沙子坡镇、峨岭街道等乡镇也开始大力发展吊瓜种植,种植总面积已超过300亩。这些吊瓜在成熟后将由统一渠道进行保底回收,为种植户提供了稳定的市场保障。

  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业链延伸,吊瓜将成为印江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特色产业。同时,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市场开拓,印江将进一步提升吊瓜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东)


图片


图片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王琴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