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印江:居家适老化改造呵护银发族幸福晚年

  面对生活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故乡,许多生活在农村的老人都故土难离,更喜欢居家养老,但居家养老又面临儿女精力有限、专业护理不足、经济负担重等困境。如何破解?印江自治县将居家适老化改造由城市向镇、村一级延伸,一批批失能、半失能或高龄老人正通过适老化改造,实现在家中安度晚年愿景。

  

 今年63岁的张胜贵老人,居住在峨岭街道张家村,早年患上脑梗让他行动变得不便,三年前的又一次意外摔倒更让他的生活陷入困境。家门口那条原本不起眼的水泥台阶,成了他走出家门的巨大障碍,轮椅是他出行的唯一依靠,即便亲人的陪伴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但外界的隔绝仍让他心情低落,一度失去了与外界交流的热情。


  然而,这一切在印江实施的居家适老化改造中得到了改变。今年,该县民政局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号召,启动了一系列针对高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张胜贵家作为首批受益者之一,生活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造项目不仅将张胜贵家门口的水泥台阶改造成了平缓的水泥坡道,还配备了轮椅、移动坐便椅以及具有防压疮功能的电动养老护理床等现代化辅助设备。这些设备的安装不仅解决了张胜贵出门难的问题,也极大地提升了他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阿姨,这个气垫床充气就可以打开,自动化升降,躺床上都可以操作。”改造刚完成,该县聘请第三方公司便上门服务,向张胜贵的家人传授使用方法,让其能够快速适应这些新设备。


  如今,张胜贵的家人每天都会用轮椅推着他出门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张胜贵的心情也随之好转,脸上重新洋溢起了笑容。他的家人也表示,自从有了这些改造和辅助设备,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变得轻松了许多。“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责任,我们也不愿意把他送到养老院去。”张胜贵的儿子张鑫感慨地说,现在有政府帮助,日子过得轻松很多。



  有米难做饭,有路难出门,有水难洗澡,内急难如厕,像张胜贵这样面临居家养老困境的老年人,在印江绝非个例,他们或因身体原因行动不便,或因居住环境影响生活质量。而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的实施,正是为了解决这些老年人的实际困难,让他们能够在家中享受到更加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


  除了硬件设施的改造升级,该县聘请了第三方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这些服务涵盖了居家卫生清扫、健康监测干预管理、日常起居照护等多个方面,旨在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兴民安置点,王道武老人的家庭就是这一服务的受益者之一。



  2019年,王道武的老伴陈小琴半边身体失去知觉,生活几乎不能自理。自从申请了居家适老化改造和上门服务后,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家中安装了扶手、坐垫器等辅助设备,使得照顾老伴变得更加轻松。此外,定期上门服务的医护人员还会为王道武的老伴量血糖、测血压,确保她的健康状况得到及时监测和管理。“他们定期来检查、打扫卫生,真的给我们减轻了很多负担。”王道武感激地说。



  据了解,印江第二批居家适老化改造,主要针对失能、半失能和80岁以上高龄的居家养老人员,按照政府购买的上门服务要求,居家上门服务包括居家卫生清扫、健康监测干预管理、日常起居照护等44项内容,且每家每周上门服务不少于三次。今年35岁的饶丽琴就是上门服务人员中的一员,与她同行服务的还有17位同事。“上门服务不是包办。”饶丽琴说,服务的目的是起引导示范,把科学、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传递到这些家庭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印江的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并不仅限于城区。目前,该项目已经从峨岭、龙津街道逐步向罗场等乡镇延伸。第一批改造项目于2024年5月开始实施,每户改造资金4000元,共改造了380户。第二批改造项目于2025年春季启动,改造标准和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旨在让更多老年人受益。“铜仁作为居家适老化改造试点市,先后获得了两批改造项目,共计改造660户家庭。”据印江自治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付国介绍,居家养老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更加巩固了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


  居家适老化改造当前在印江,正如一股温暖的春风,吹进了每一位老年人的心田。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和不断完善,印江将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服务水平,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合力托起“最美夕阳红”。(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东 田林)


图片


图片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田林 编辑:王洋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