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报数据,农业、民政、社保、公安要分头报,同一指标反复核对七八次,全年各类报表少说也要填120多张,现在‘一张表’账号一登,数据共享,一次性填报就完事!”谈及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改革,印江自治县峨岭街道统计站负责人代方贵的感慨,道出了当地基层干部的共同心声。
这场变革的背后,是贵州省统一部署的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改革。省级层面以“一张表”系统为核心,覆盖公安、民政、农业等领域,涉及人口、土地、产业等多项核心指标,推出了一套聚焦痛点、靶向发力的数据改革“组合拳”。印江积极响应,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以统计局为牵头单位,整合28个部门的86项数据需求,通过统一平台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共享”。
为让改革落地生根,印江自治县统计局选派业务骨干赴省培训后,组建培训工作组,组织42名县乡统计干部深入377个村(社区)实地指导,重点解决账号管理、数据录入和审核流程等实操问题,培训考核通过率达98%。
在朗溪镇,村级统计员熊仙凤演示“一张表”系统时说:“过去常住人口数据需分别报卫健、民政,现在一次录入,两部门同步共享,每月减少重复录入工作40余小时!”目前,全县377个村(社区)均明确1名“两委”成员兼职统计,892名网格员辅助采集数据,构建起高效的“1+N”数据采集体系。基层干部从“表格围城”中解脱,有了更多时间服务群众。
木黄镇推行“一次填报、多方共享”机制后,今年以来干部平均每周节省12小时填表时间。地茶村党支部书记杨学军感受真切:“不用再埋头填表后,我们就有更多时间走进田间地头为群众办实事,帮村民解决困难了。”
缠溪镇的变化同样显著。湄沱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志站在升级改造的茶园前说:“以前光填表就占去工作时间的八成,现在能腾出时间抓村里的茶产业。”
缠溪镇推行“一张表”改革之后,干部们终于得以从表格中走出来。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谭江华表示,系统操作上手后,报数据只需点几下鼠标,上个季度粮食作物面积产量预估比往年提前5天完成核对。
过去,基层干部饱受“表山数海”之苦。数据重复填报、口径不一、多头报送等问题普遍存在,成为压在干部身上的沉重负担。数据“打架”不仅徒耗精力,更让基层干部在无谓的“表格内耗”中步履维艰。缠溪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田海曾自嘲为“表哥”,为不同部门重复收集同类数据,却难以抽身去推动项目落地。
改革成果即时可见。印江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通过推广全省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真正为基层松绑,让数据“跑路”。数据录入统一平台后,各部门按权限共享使用。“改革的关键是上下联动,省级定标准、市级抓协调、县级强培训、乡村重落实。”印江自治县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田陶坦言。
目前,全县村级数据填报效率提升60%,数据差异率从5%降至0.2%,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梅亚军 通讯员 陈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