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杨柳镇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县相关工作要求,通过构建“三级联动”责任机制、搭建“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和筑牢“三维防护”矩阵网格,扎实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构建“三级联动”责任机制,凝聚未成年人保护合力。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重点工作,制定印发《杨柳镇未成年人“五防”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不定期开展调研指导,适时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推进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全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一体推进。今年来,召开专题会议6次,开展实地调研指导9次,协调解决问题4个。部门协作推进。建立妇联、综治、民政、司法等多部门沟通协作机制,每半月围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梳理工作难点、补齐短板漏洞,实现工作互动、资源互享、问题互商,切实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质增效。今年来,共召开治安形势分析研判会议12次,部门协同处理预警线索6条,协助2户家庭改善监护状况,为5名困境儿童落实临时照料。网格精细管理。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村组联动、网格覆盖”排查,详细掌握辖区未成年人家庭、监护、就学等情况,精准建立动态信息台账,合力做好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和重点未成年人监测,进一步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络。截至目前,建立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档案115份,登记单亲及残疾学生102名,精准锁定学习不稳定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重点学生、成长环境不稳定学生、校园重点关注学生共29名。
搭建“三位一体”服务体系,提升未成年人关爱精准度。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儿童之家、农家书屋等阵地,因地制宜打造集中授课点13处,配备桌椅、儿童书籍等设施,动员返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寒暑假积极开展科普阅读、红色教育、手工制作、兴趣培养等特色活动,进一步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精细关爱暖童心。立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多元化需求,通过“1+1”“1+N”等形式,招募68名“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围绕“七个一”服务清单,开展生活照料、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活动13场次,走访慰问130余人次,实现“微心愿”29个,解决实际困难27件,发放关爱物资150份。专业指导促成长。联合中心校推动13所村寨家长学校建设,吸纳65名退休教师、大学毕业生志愿者及退役军人组建“本土讲师团”,深入各村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120次。精选15名干部、教师、医生成立“镇级导师团”,按季度下沉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家庭亲子沟通障碍、安全防护意识不足、心理健康风险凸显以及家庭教育能力欠缺等核心问题,切实提升家庭监护能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注入持续动力。
筑牢“三维防护”矩阵网格,守护未成年人成长防线。整合平安法制办、综合治理服务中心、派出所等部门,建立“高峰驻点+护学岗”制度,组织人员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治安巡逻和交通疏导,为师生出行筑牢安全防线。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等力量,针对河流、山塘、水库等危险区域,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为未成年人安全保驾护航。今年来,杨柳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行动10次、“护学岗”40余次,围绕涉水区域开展排查12次,增设警示牌4块,安装救生绳4根、救生圈2个、救生杆5根,实现重点水域防护设备全覆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建18名由镇村妇联主席、女性干部、教师等组成的“女子调解服务队”,通过定期走访排查、线索快速响应、多元力量联动等方式,高效调处婚恋家庭纠纷;该机制运行以来,调处涉及未成年人抚养、教育等关联问题的纠纷9件,调解成功率100%;围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重点内容,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法治宣传矩阵,线上依托“微杨柳”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未成年人保护宣传信息15条。线下利用“法治副校长进校园”、主题班会、场天“法治摊位”、普法院坝会等围绕家庭教育指导、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五防”教育等开展“面对面”宣传42场次,覆盖全镇4所学校3500余名师生及家长。(通讯员 谯婷)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田林 编辑: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