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脚下,有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小镇——印江自治县木黄镇。这座生态优越、产业蓬勃向上的小镇,曾因1934年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而闻名,现如今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红色资源,一手抓白酒、食用菌、茶叶等绿色产业,一手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传承红色基因,实现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逐步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


木黄镇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见证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1934年,红二、红六军团在木黄胜利会师,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这一历史事件,为木黄镇赋予了深厚的红色底蕴,也留下了众多珍贵的红色遗迹,如木黄会师纪念馆、纪念碑、会师柏……这些红色遗迹是木黄镇的宝贵财富。在木黄会师纪念馆内,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生动再现了当年红军会师的场景和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党员干部前来瞻仰学习。

“今年前7个月,木黄会师纪念馆接待人数达11万人次。千年古柏下,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红军战士的誓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木黄人奋勇向前。”木黄会师纪念馆馆长、木黄村驻村第一书记冉光辉说,“为了更好传承红色基因,镇里积极挖掘红色故事,整理相关史料,通过走访当地老人、查阅历史文献等方式,收集了许多革命事迹,并将其融入镇内的红色文化建设中。”
红色基因的传承,不止于纪念馆的展陈。木黄镇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将街道命名为“会师路”“长征街”,路灯杆上印着红军标语;在每年“七一”,党员都会在木黄会师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年轻党员还会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红色资源不仅是木黄的历史底蕴,更是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近年来,该镇依托木黄会师军部旧址,打造“重走长征路”研学线路,沿途设置“红军厨房”“战地医院”等体验点,游客可以穿上红军服、体验行军餐,在互动中感受革命艰辛。
如今,这条线路每年吸引数万名学生和党员干部前来研学,带动了周边农家乐、土特产店的发展。“守着红色土地,不仅要记得过去,更要让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才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木黄村村民张新华老人的话,道出了木黄人的心声。


清晨的梵净山云雾缭绕,山脚下的木黄镇涌动着生机。这座坐落于梵净山西麓的小镇,既是红军会师的红色圣地,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近年来,木黄镇以红色元素为笔、绿色发展为墨,在新型城镇化、白酒、食用菌、茶叶等领域书写“红绿交融”的振兴篇章。
走进木黄镇,红墙灰瓦与青山绿水相映,会师柏广场小径整洁,长廊在绿树掩映下更显清幽。“红色元素的持续赋能,离不开坚实的基础支撑。”冉光辉的话道出关键。2021年2000万元省级红色美丽村庄试点资金、2022年5000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及200多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相继投入完成路面、乡村建设、停车场改造等工程,让昔日“雨天泥塘”变身“红色会客厅”。建筑外墙红军标语等元素成为鲜明标识。如今,全镇森林覆盖率近80%,“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招牌愈发闪亮,红色文化与生态底色共同勾勒出宜居宜游的新型城镇模样。

红色文化酿入酒香。五甲村白酒产业园内,蒸汽裹着酱香漫出车间。木黄酒业的“1934”系列酒,瓶身印着梵净山蘑菇石与“1934”字样,纪念红军会师历史。依托东莞协作资金升级的生产线,采用循环风能降能耗,污水处理厂让酿酒废水变灌溉用水,实现“绿色酿造”。目前,8000平方米车间出酒率提升15%,产品销往全国18个省市,带动全县种植酒饲高粱近6000亩,红色IP与绿色生产让百年酿酒工艺焕发新生。
红色沃土滋养茶香。坪所村茶园里,茶农采摘的嫩芽吸足梵净山灵气,通过“村集体+农户”模式走向市场。依托红色旅游客流,绿茶售卖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40万余元。“以前茶青烂在山里,现在带着红色故事的高山茶成了香饽饽。”坪所村村支书邱国华说,“现在我们村280亩生态茶园与红色文旅结合,让茶叶既守绿色本底,又带红色烙印。”
从红墙灰瓦的街巷到蒸汽氤氲的车间,从生产加工到茶香四溢的山坡,木黄镇以红色为魂、绿色为基,让红色元素成为激活绿色发展的“密码”。


木黄镇作为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地,拥有丰富红色资源与优美自然生态。近年来,该镇以红色旅游为产业升级核心引擎,深耕“红色文化+生态旅游”融合模式,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成为传承红色基因与实现乡村振兴的木黄样板。

依托木黄会师地核心资源,该镇系统布局红色旅游。建成长征步道重现革命历程,兴建红色民宿、红军餐厅还原历史场景,同步打造金厂河沿河休闲步道,将红色景点与绿水青山串联成线,推出会师纪念馆—长征步道—金厂河等多条集中走红军路、体验革命艰辛、品味乡村风情于一体的精品线路。“如今,游客在我们木黄既能感悟红色历史,也能品尝金豆腐、天麻鸡等特色美食。”冉光辉介绍,“全镇已发展民宿5家、农家乐上百家,如今,红色旅游成为我们镇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为扩大红色旅游发展,木黄镇对外借力东西部协作,与广东东莞深化合作,建成的莞印桥既便利群众出行,又串联散落文旅资源,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引入优质旅游研学项目。对内创新合作发展型、租赁服务型、资源盘活型集体经济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让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持续深化“红色+”融合,该镇通过提级改造红色景点、建设研学拓展基地,推动红色旅游与农业、文体产业跨界融合,形成学习党史、农旅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红色经济示范带,2025年上半年旅游接待人数达30万人次,白酒、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也蓬勃发展,群众收入稳步增长,呈现出环境美、生态好、交通便、产业兴的景象。
如今的木黄红色小镇,正以崭新姿态迎接四方来客。未来,木黄镇将继续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奋力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让这片红色热土在新时代焕发更耀眼光芒,引领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稳步前行。(作者:马结华 罗灿 林秀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