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19日是
第八个中国医师节
今年的主题是
“德馨于行,技精于勤”
一袭白衣,一个称号
代表的是责任和对生命的敬畏
面对病痛,他们全力以赴
用实际行动践行了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是他们
这些平凡又伟大的生命守护者
用一生的热忱与坚守,
为人间播撒温暖与安康。
每个生命的护佑者
都值得被致敬!
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
让我们向所有白衣执甲的医务工作者、
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向他们真挚的道一声:
节日快乐!感谢你们!

邓学平与医疗事业的缘分
始于1999年从铜仁卫校毕业
怀揣着对救死扶伤事业的热忱
她一头扎进医疗行业
从乡镇卫生院到印江县人民医院
岗位在门诊 急诊
与病案管理间不断变换
但 “医者仁心” 的初心与
“精益求精” 的匠心
始终在她心中深深扎根 蓬勃生长

2012年
印江县人民医院
面临二级甲等医院复审
组织一声令下
邓学平从临床一线转战病案科
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病案管理员
每天面对堆积如山的纸质病历
信息核对 手工整理
毛笔排序 打包存档
……
这些工作繁琐又枯燥
她却不敢有丝毫马虎
她深知
病案首页编码的准确性
直接影响数据质量
更关乎医院的医疗质量评价
而做好编码
不仅需要专业知识
还得通晓解剖、临床等多学科内容
对于护理专业出身的她而言
这无疑是一座横亘眼前的大山
但她在心里暗下决心
绝不能退缩
那几年
她白天奔波于各个科室熟悉病历
晚上熬夜钻研业务知识
一心只想把编码工作做到又准又快

2018年
医院对病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邓学平主动扛起这份使命
那段时间
她每天早起晚睡
将全部心思投入业务学习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
她顺利取得中国医院协会
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颁发的
“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与
手术分类(ICD-9-CM-3)合格证”
这也是当时印江医疗界的第一份
手握证书的那一刻
她心中满是自豪——
这不仅为医院病案管理的
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也让他在科室里更有底气
真正成为了中坚力量

13年来
邓学平亲眼见证着病案管理的变迁
从纸质病历翻页的沙沙声
变成电子系统的滴滴提示音
从毛笔一笔一划的排序
到系统智能管理
再到数据上传国家平台
看着印江县人民医院
成为贵州省病案管理 “哨点医院”
回望这些年的点点滴滴
既有艰辛付出 更有荣耀加身
这些年里
她有幸参与医院完成二级甲等医院复审
跻身三级综合医院的重要历程
也收获了诸多荣誉
2019至2021年连续三年年终考核优秀
被县委、县政府评为
“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工作先进个人”
还荣获医院 “优秀个人” 称号
这些荣誉既是认可 更是鞭策
展望未来
邓学平想继续带着这份责任心
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她计划将自己这些年的
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年轻同事
做好 “传帮带”
为建强县级病案管理质控中心多贡献力量
她要用自己的 “匠心”
守护最初的 “初心”




手术室的无影灯下,他度过了七年光阴。
从初上台时手会颤抖
到在器械清洗间反复练习
再到带教老师肯定他“递钳子的稳劲儿适合这行”
他知道,这份“稳”源于对患者安危的责任
2022年援筑抗疫
防护服里的汗水在凌晨冻成冰碴
一位独居老人递来热水:“孩子,你们比我孙儿还小呢。”
那沙哑嘱咐后的温暖
让他懂得护理的温度在眼神交汇处
脱贫攻坚时
他反复劝说一位白内障老人接受免费手术
术后老人拉着他的手说“能看清玉米须了”
那纯粹的喜悦与手术成功的成就感一样珍贵
无论场景如何变换
“以患者为中心”的内核不变

医护的价值,不在哪间屋子
而在心里装着多少患者
如今他已离开手术台调至院党政办
有次帮一位老人办好残疾证时
老人连声道谢:“现在政策好、服务也好!”
让他明白办公室的笔与手术室的钳子
都能成为帮人的工具
前者理顺政策铺路,后者解除病痛
殊途同归。

回望九年
从手术室到乡村,从抗疫一线到办公桌前
初心从未是宏大誓言
它融入日常:是递器械的稳准,是防护服里的坚持
是宣讲政策的耐心,是走山路的踏实
这条路走得不算轰轰烈烈
但步步踩着患者的信任
向着最初的誓言:用专业与敬畏,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光亮。
印江融媒体中心整理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阙莉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