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印江:抢抓“鸡”遇打造“百万+”闭环产业链



今年印江自治县以种鸡养殖为基石,通过引进民营企业,成功构建起“自繁、自养、自控、自销”的“种、孵、养、销”四维一体现代化全封闭式全产业链,为肉鸡养殖产业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



 走进印江自治县新寨镇板山村后山,千亩林区宛如绿色的海洋,将村庄温柔环绕。在这片绿意盎然之中,一座现代化养殖场隐匿于山间,两排整齐排列的现代化鸡舍,宛如镶嵌在乡野间的“科技方阵”,为这片宁静的乡村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现代律动”。若不是那阵阵清脆的鸡鸣,很难将眼前这座现代化的厂区与传统养鸡行业联系起来。



踏入鸡舍,4台智能化大箱体孵化器的数控屏闪烁着各组参数,它们如同忠诚的卫士,详细记录着每个箱体孵化鸡苗所需的温湿度,精确控制着每批鸡苗的出苗时间。贵州姜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杨坤介绍道:“我们这是全智能孵化机,全年都能保持恒温系统,每月孵苗能达到5万羽,目前工厂每4天就能孵出7000羽。”




  2024年,为打破传统的蛋鸡养殖模式,印江当地政府积极作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民营企业投入430余万元,成功盘活村内闲置资产,建成了这家集孵化、养殖、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畜禽养殖基地。在智能化系统的加持下,鸡苗孵出后全部被转移到脱温房里继续喂养,鸡群如同享受着“智慧舒适的生活”,这大大提高了鸡苗的成活率。



  杨坤还提到:“我们目前是铜仁第一家孵化场,在这之前,这里的养殖模式差不多就是从外地调进鸡苗,外地的鸡苗经过运输等原因,会影响鸡苗的成活率,给农户、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我们现在采取公司自己育苗,种鸡、种蛋自己孵化,就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除了在孵化环节实现突破,为着力打造地方特色肉鸡品牌,基地还为合作的养殖户提供从种苗供应、饲料保障、技术指导到产品回收的“一条龙”服务,彻底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为肉鸡质量和养殖户收益上了“双保险”。基地采取的“公司 +集体 +农户”的模式,让当地村民有了更多参与产业发展的机会。他们可通过参与公司基地建设、养殖等环节学到先进的养殖技术,还增加了收入。贵州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饲养员田永娥开心地说:“我在这里做5个月了,每天做工120元一天,离家也很近,也很方便。”




而在密林中,盘活的闲置鸡舍错落有致,“小别墅式”的鸡舍整齐排开。一只只肉鸡精神抖擞,在山林间撒欢进食。这种独特的养殖方式,让养出的肉鸡肉质紧实,价格亲民,深受周边农庄和村民欢迎。客户张兆强称赞道:“他们这个鸡,肉质紧实。”



  产业发展有活力,群众增收有底气,围绕“生态美、产业兴、村民富”的目标,当地将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巧抓“鸡”遇,不断扩大生态养鸡产业规模,打造特色产业,实现林地增值、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产业发展之路。



  从产业层面看,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养殖模式的束缚,实现了从种鸡养殖到产品销售的全流程把控,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让印江的肉鸡养殖产业在多元化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社会层面看,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同时还培养了一批掌握先进养殖技术的农民,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品牌层面看,通过打造地方特色肉鸡品牌,提升了印江肉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从一月开始孵化,孵化的苗目前达到了200万羽,脱温苗60万羽,总毛利润在480万左右。”贵州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彪说,凭借这条全产业链,印江的肉蛋鸡养殖有望走出肉鸡养殖产业链低端困局,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东   实习   孙亮亮


图片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阙莉淑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