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跨越千里的粤黔协作情谊在梵净山绽放新芽。来自东莞市的七名行业精英——白衣执甲的医者、扎根基层的农技人、妙笔生花的媒体人、巧思筑城的工程师……肩负着山海相连的使命,怀揣着技术赋能的愿景,齐聚黔东印江这片热土。他们以一个月的倾情奉献,将东莞的先进经验化作助推发展的"金钥匙",在医疗救治、疾病防控、文化传承、城市建设等领域播撒下创新火种,用专业之光照亮山区高质量发展之路,书写着新时代东西部协作的生动注脚。
钟巨全,东莞市寮步镇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高级工程师。在印江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帮扶期间,主动融入部门工作,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从安全生产法规、督察检查、台账和整改,以及限额以下工程管理等方面入手,与印江住建局同事深度交流,提供东莞的成熟工作经验供印江借鉴。同时,积极参与房地产项目、学校项目等6个受监项目的质量安全检查,通过现场摸排,深入了解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强化安全监管,协助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全力筑牢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防线。
曾移山,东莞市寮步镇文化服务中心文联专职副主席。在印江自治县文旅局帮扶期间,曾移山席协助印江文联、文旅局开展人文资源采风活动,参与梵净山足球联赛开幕式、贵州村戏等相关活动,深度剖析当地文化活动模式,完成两首歌曲创作,一首为融入印江“三大名片”的《印江印》,已发布于“微印江”平台,将于10月份的村戏演出时呈现;另一首是从农业、教育等五个维度展现协作成效的《莞爱铜行双向的章》(印江篇)。同时,负责对接10月寮步组团参与贵州村戏的节目安排、人员调配及流程细节等工作,并通过内容输出与活动联动等方式,助力提升印江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尹海滨,东莞市寮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兽医师。在印江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帮扶期间,积极协助疫控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参与动物疫病防控、现场样本采集、样本送检以及无害化处理等各环节的实际操作。尹海滨深刻体悟到基层动物疾病防疫防控工作面临的困难与压力,进一步砥砺了工作作风。未来,尹海滨将持续关注印江县动物疾控中心的发展,并在自身能力范畴内给予持续支持,为共同构筑国家动物防疫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冼文娟,东莞市黄江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在印江自治县中医医院儿科帮扶期间,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主动提供支持,积极投身临床各项工作。她带领医师团队开展查房工作,毫无保留地分享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切实增强了儿科常见疾病规范化诊疗的意识,提高了临床用药的规范性。与此同时,她重视培养医疗纠纷防范意识,每周组织科室成员深入探讨儿童保健及儿童内分泌疾病相关知识,有效填补了该领域的知识短板。
袁福兴,东莞市黄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级医师。在印江自治县中医医院体检科帮扶期间,积极投身科室日常工作,充分施展专业技能,着重助力科室优化健康体检与慢病早期筛查的融合流程。通过共同协作、交流研讨,将以预防为主的理念与临床体检实践有机结合,为推动两地协同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王树权,东莞市石排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在印江自治县中医医院药剂科开展帮扶工作期间,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药房与各临床科室,与相关人员就药品质量管理、特殊药品的保管与使用、合理用药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将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入医院。积极参与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工作,为当地基层医生开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专题讲座,有效提升基层医生的合理用药水平。此外,还踊跃参与当地义诊活动,通过现场药事咨询与用药指导等途径,提高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与用药安全水平。
马中原,东莞市石排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在印江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专题栏目部帮扶期间,聚焦内容创作与技术共享两个关键维度,以“生动呈现粤黔协作成果”为核心目标,成功制作两部展现粤黔协作成效的视频。基于促进技术交流的宗旨,借助“实战协助与经验分享相结合”的模式,向印江融媒体中心同仁着重传授了SLOG拍摄模式、达芬奇剪辑调色等专业技术经验,有力推动了技术经验的双向交流。
自9月起,东莞市七名优秀人才跨越千里赴印江县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帮扶,以实际行动践行粤黔协作使命。他们立足各自专业领域,深入基层一线,以技术赋能、文化聚力、人才培优为抓手,为印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医疗专家精准施策提升诊疗规范,筑牢基层健康防线;文化骨干深耕本土资源创作精品,搭建文化交流桥梁;技术能手共享行业经验,助推安全生产与产业升级;农技人才扎根疫控一线,探索动物防疫新路径……这场跨越山海的帮扶行动,不仅带来“看得见”的技术革新与成果转化,更架起两地民心相通的纽带。未来,随着协作机制的深化,相信更多智慧与力量将持续汇聚,谱写东西部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通讯员 张羽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