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印江 > 印江文学
木黄斑鸠井:梵净深处的田园秘境

图片

  梵净山的晨雾还未散尽,印江自治县木黄镇坪所村的中国传统村落斑鸠井便在群山环抱中苏醒。这片藏于武陵腹地的村落,被92.7%的森林温柔相拥,青瓦木房顺着山势层递而上,与金黄稻田、潺潺流水构成一幅流动的田园画卷。站在对面山巅远眺,十座小山丘散落在金色稻浪间,宛如斑鸠觅食,这便是两百年前地理先生骆用卿命名的由来,直白又充满野趣。

 




        踏进村寨,青石板路蜿蜒串联起200余栋土家吊脚楼。这些依山而建的民居藏着土家先民的生活智慧,正房三间、五间或七间的单数布局,青石板与杉树皮铺就的屋顶,屋脊上"当朝一品"的三叠瓦片,无不透着古朴规制。推开六扇雕花六合门,堂屋八仙桌整齐排列,香火台前供奉着天地君亲师与先祖,红白喜事时长辈安坐上位的礼仪,将土家文化的根脉静静传承。指尖抚过檐下挑枋,天然弯曲的树干如大刀横陈,吊头雕刻成球形、南瓜形,窗花上的鸟兽虫鱼栩栩如生,每一处构件都是匠心独运的艺术品。

 




       泉水是村落的灵魂。清朝初期邱姓先祖迁居于此,发现六股天然清泉,"六井"之名便由此而来。如今泉水依然滋养着一方水土,与摩岩石刻共同见证岁月沧桑。清嘉庆八年的石刻静卧崖壁,310个楷书阴刻虽已斑驳,却记录着邱印科历时六载凿渠治水的壮举,那跨越百年的灌溉之水,至今仍在田间流淌。不远处的老营盘,青石板高墙与射击孔留存着防御印记,与关帝庙的晨钟暮鼓,共同勾勒出村落的历史轮廓。

 




       夏日的斑鸠井最是惬意,16.8℃的年均气温搭配清澈山泉,成为天然避暑秘境。山间珙桐花开如白鸽振翅,松杉与枫桐遮天蔽日,刺梨、八月瓜等野果挂满枝头,三七、天麻等名贵药材在林下生长。行走在村巷,偶见老人在屋檐下抽着旱烟,孩童追着蝴蝶跑进稻田,炊烟与云雾缠绕升腾,分不清是人间还是仙境。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泉水叮咚的伴奏,以及土家人淳朴的笑语。

 



       梵净山的灵气滋养了斑鸠井的生态,岁月沉淀出村落的韵味。吊脚楼的飞檐挑起日月,稻田的金浪翻滚春秋,石刻的文字镌刻初心。这片组团式的田园村落,将自然之美、建筑之巧、人文之厚融为一体,在梵净深处静静绽放,成为藏在黔东大地的幸福秘境。(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丽娟)


图片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田林 编辑:刘承芳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