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娶媳妇嫁闺女是件大喜事,但要是让高价彩礼毁了一桩好姻缘,那就是悲剧,民法典更是对彩礼一事,做出了明确规定........”进入冬季,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潮渐起,谈婚论嫁之事渐多,板溪镇司法所所长任迪也愈发忙碌,他走村串寨进行普法宣传,将村民的烦心事化解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尽管不断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但还是有一些村民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不高,婚恋纠纷等时有发生。任迪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村民对法律缺乏敬畏与了解,尤其是留守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而矛盾又多从这部分群体中产生。面对这一难题,精准普法成为关键。我国法律体系庞大,涵盖宪法、民法、刑法等多个领域,不可能将所有法律条文都讲给群众听。因此,任迪选择划重点、讲要点,结合群众身边事、频发事、棘手事,从浩瀚法律文书中抽丝剥茧,以案说法,让法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照本宣科群众听不懂,也提不起兴趣,只有讲到点子上,才能让法律知识入脑入心。”每次下村前,任迪都会提前了解村里群众最易出现的矛盾,挑选具有震慑效果的身边案例。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群众,他将生硬的法律条款转化为接地气的语言,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为了扩大普法覆盖面,任迪不断创新普法形式。群众家中、院坝会、稻耳轮作田里、学校等地,都成了一线普法场所。他通过举办法治讲堂、开展法律咨询等方式,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然而,面对庞大的群众基数,仅凭一人之力难以取得显著成效。为解决这一问题,印江自治县积极探索普法新路径。自2012年板溪镇凯塘村率先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以来,印江自治县逐步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这一模式。如今,全县已培养6093名骨干“法律明白人”,他们扎根于377个村居,成为乡村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这些“法律明白人”懂法律、接地气、有温度,用方言解法条,用情理化矛盾,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信念深深植根于印江的每一寸土壤。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邹雪庆 王东)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田林 编辑:阙莉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