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接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扎实开展,印江自治县中兴街道组织召开了驻村帮扶工作座谈会。新一轮驻村工作队立足新阶段职责使命,扎根基层、履职尽责,以“一宣六帮”为抓手,聚焦民生实事、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用真情服务群众,以实干推动振兴,交出了一份充满温度的“驻村答卷”。

勤调研摸实情
锚定乡村振兴“指南针”
察民情,访村情,村情调研,撰写调研报告,着手帮扶计划……这是驻村工作内容真是的写照。
魏家村第一书记任贵荣初到村时,为尽快摸清村情民意,利用奥维地图房屋影像图带领驻村工作队逐户开展大走访,建立台账管理,认真记录每户详细信息,通过2个月在家群众全覆盖走访中,记录群众反映问题30余条,并及时回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驻村工作队的足迹遍布了18个村,入户率达到100%,形成了涵盖各村基本情况、人口结构、村民生活、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调研报告,为开展后续的深度帮扶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党建凝共识
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支部联建,让我们找到了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印江自治县统计局派驻双龟村的第一书记安纪元感慨地说。初到村里,面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不强、党员队伍活力不足等现状,他迅速思考起来,提出了“支部联建,共促发展”的工作思路。
双龟村、杨家坪村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了“1+1>2”的工作效应。帮助村党支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推动村级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推行了“双培养、双提升”的党建工作方法,将骨干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骨干。

中兴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常态化巩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8个驻村工作队认真落实“四个划转”要求,党员将组织关系全部转入所驻村党组织,指导基层党组织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针对后进基层党组织和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驻村工作队采取“一村一策”,制定整顿方案,逐项抓落实、促提升。
办实事暖民心
争做为民服务“贴心人”
官家村第一书记张金勇在了解到官家村在用电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后,他充分发挥自身在供电局工作的行业优势,积极奔走协调。多次向县供电局汇报官家村的实际情况,经过不懈努力,成功为官家村争取到了2025年官家1号变配网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达30万元。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改善官家村的供电质量,为村庄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
不仅如此,张金勇还把目光聚焦在群众的实际困难上。他将官家村种植大户胡晓芳、养殖户陈启生户用电难问题,纳入第五批业扩延伸项目,预计2025 年实施到位资金 10 万余元。同时,把全村低压下户线改造纳入 2026 年项目库,预计资金 20 万余元。通过这一系列电力设施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官家村的电力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完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幸福感油然而生。

陈香村第一书记侯再华在入户走访中,听到大多数群众反映陈香村路灯损坏严重,严重影响群众夜间出行安全,为保障村民夜间出行安全,提升农村生活质量,积极向县人武部争取项目资金,在陈香村实施路灯亮化工程,预计为陈香村更新安装路灯135盏,涉及资金19.98万元,计划于2025年11月底完成安装。
富华村驻村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发现一独居老人因行动不便,平日里做饭十分困难,为此,驻村工作队常去探望,为他送饭、打扫卫生等,“看着你们来,我这心里就敞亮。”老人的话语简单朴实,却道出了对工作队的信赖与依赖,也让这份关爱变得更加温暖动人。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们始终以“办一件成一件”的责任感和实际行动开展驻村帮扶,每办好一件事,群众的“获得感”就增加一份,而这份不断叠加的“获得感”,就是驻村帮扶最深刻的意义所在、最生动的价值体现。
育产业促增收
激活乡村发展“动力源”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18支驻村工作队结合村内实际,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帮助帮扶村集体和村民谋划产业项目,拓宽增收渠道,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跑出产业兴村富民的“加速度”。
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魏家村第一书记任贵荣与村“两委”深入研究本村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路径。围绕现试种的20亩菊花基地,做好2026年菊花扩面种植和生姜产业规划,计划采用“群众自种+政策扶持+村集体经济集中收购销售”的发展模式,通过村集体经济带动50户农户,把种植规模扩大到300亩,让更多村民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官家村近两年发展藠头葱种植,办事处和村两委跑断了腿找销路,可每年总有部分藠头葱因为错过收购期、品相稍差,堆在窖里慢慢烂掉,辛苦了大半年的收成打了水漂。为此,驻村工作队到田野里利用直播技术,直播藠头葱出土、分拣过程,在网络上为村民叫卖农产品,打通了网络销售渠道,减少了藠头葱滞销数量,保证了村民收益。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驻村干部的脚印,印在田间地头;驻村干部的初心,暖在群众心头。从党建引领到民生实事,从产业帮扶到助农增收,从基层治理到乡风文明,只要驻村干部把“驻村”当“驻家”,把“群众”当“家人”,乡村振兴的长卷定能在我们的画笔下越绘越美、愈发绚烂。(通讯员 程欣)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田林 编辑:曾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