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印江要闻
印江:聚力补强薄弱环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与印江自治县易地移民安置点兴民社区,仅一路之隔的莞铜共建印江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生产车间,每晚灯火通明。



44岁的搬迁群众何霞英,每天忙完了孩子的一日三餐和家庭琐事,一有时间就踏进家对面的翔云服装厂,挣点外快补贴家用。


“中午、下午都要帮娃娃煮饭,工厂远了去不了,耽搁大了公司也不要。” 何霞英说,为了照顾3个小孩读书她成为了全职妈妈,但心中想实现经济独立,拥有一份稳定且能兼顾家庭的工作,是她多年来一直压在心里的愿望。




而她的愿望,随着莞铜共建印江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生产车间一期项目建成投用而得以实现。


2023年,印江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在印江最大的移民安置社区兴民社区修建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生产车间,通过招商引资从东莞或本地引进企业入驻,积极帮助当地群众就业。




在这里上班的工人,除了像何霞英这样的搬迁群众,大多数是一些脱贫不稳定户、低收入家庭或留守妇女、全职妈妈等特殊群体。


“搬迁后半篇文章,工作重点是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主要做法是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印江自治县生态移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灿说,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的工厂相继建成和投用,每年还通过“点对点”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进驻的强村富民工坊或工厂,培养技能型人才。



目前,该车间一期项目完工后已成功引进制衣、玩具、半成品鞋代加工等5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为最大限度帮助更多搬迁群众,脱贫不稳定户、低收入家庭等重点人群充分就业和增加额外收入,入驻的企业纷纷放宽了招收员工的年龄、工作时间等条件,并结合员工家庭实际,采取自愿原则,积极为员工提供夜间劳动就业场所。


“厂里工人是计件工资,大多数工人白天的时间花在了家庭上,晚上时间稍微充裕点就想有个事儿做。”印江翔云服装厂总经理张轶说,联系这一实际,工厂只能从管理上做出调整,同时为了让工人晚上能安心工作,节约时间成本,工厂免费提供晚餐和学习场地供员工和子女使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保障。据统计,莞铜共建印江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生产车间仅一期项目,吸纳的稳定就业人数就超过了300人,越来越多的低收入、全职妈妈在这里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就业灵活,来去自由,我们总算是遇到了。”印江市民陈秀琴说,现在她和丈夫在同一家工厂上班,一个月能拿到8000元以上,一家人的生活改善非常明显。




除此之外,构建长效脱贫机制和创新对搬迁点的管理方式,也是该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方法。


在印江兴民社区、普同社区等易地移民安置点,社区采取“驻村干部+支部书记+包片干部+网格员+联户长”模式点对点服务群众,在每家每户张贴“连心卡”,标识“政策咨询找我们、就业困难找我们、治安问题找我们、就学困难找我们、就业困难找我们、矛盾纠纷找我们”,让搬迁群众遇到困难能够及时解决。



“‘六找连心卡’,是2021年兴民安置点成立社区后,群众有困难不知道找谁去解决,时间长了,肯定矛盾就要堆积,我们才推出的。”据印江自治县峨岭街道兴民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文说,通过卡的张贴,群众的诉求、矛盾和社区的干群关系因为一张卡变得进一步融合。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印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的原则,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监测评估工作,全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和脱贫攻坚成果的持续巩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离不开政策的衔接,对于脱贫人口来说,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意味着稳定的收入来源,更是防止返贫的关键”。印江自治县生态移民局党组书记、局长石玉表示,紧盯这一要素,印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脱贫人口的就业扶持力度等,充分保障脱贫人口能够持续享受到政策的红利和就业机会。



据了解,从 2021年以来,印江围绕增强群众内生动力,每年都稳定培训300人次以上。围绕就近就业,该县引进工坊入驻园区,同时探索“两区共建”在安置点附近修建厂房。目前,印江9个安置点共有工坊12家。(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东 赵超超 邹雪庆 邹佳岚)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刘承芳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