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中兴街道土黄村村民正抢抓晴好天气晒稻谷。烈日下,铺展的金黄色稻谷犹如一片金色海洋,散发出耀眼光芒。
土黄村党支部书记熊森分享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水稻长得好,颗粒饱满,近段时间我们村都在利用晴好天气晾晒稻谷。”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官家村、杨家坪村稻蛙种养基地里,村民正忙着收割稻谷。稻田里,一只只黑斑蛙活蹦乱跳,“呱呱”声不绝于耳,呈现出“稻在田中长、蛙在稻间叫”的丰收景象。
“今年,我与官家村、杨家坪村签订了60亩的土地流转合同,用来发展‘稻蛙’种养殖产业,在6月份投入了蛙苗,蛙的生长周期是4个月左右,产量预估10万斤。我们的蛙苗是黑斑蛙,它肉质鲜嫩,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膳食营养价值较高,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预计今年可以带来100万余元的收益。”官家村稻蛙种养基地负责人余飞介绍道。
“村里稻蛙种养基地建成后,我就在这里上班,负责除草、消毒、喂食。”正在给黑斑蛙喂食的村民余运富高兴地说道。“像我一样在这里长期打工的还有四五个,我们每个月大概有2000元左右的工资。”官家村党支部书记陈德智补充道,“除固定员工外,基地每年还会临时用工近20人,按照120元一天发放工资,技术管理人员的工资则是300元一天。”
“稻+蛙”共养模式,可以通过“蛙吃虫,粪肥田”提高水稻品质,提升产业效益,并实现“蛙肥还田、变废为宝”的良好生态。余飞很看好“稻蛙”产业的发展前景,他计划下一步再扩大养殖规模,让更多村民成为固定员工,领上月薪,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稻浪滚滚,鱼儿欢跳。在魏家村、杨家坪村稻鱼种养基地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田间地头的欢笑不绝于耳。
鱼因稻而贵,稻因鱼而优。魏家村党支部书记魏刚表示:“今年我们村养殖稻花鱼60多亩,目前水稻长势好,稻田鱼也肥,预计大米产值7.8万余元,鲤鱼产值1.2万余元,亩产值增收300元,实现了稻鱼双丰收。”
生态种养“稻+鱼”,助农增产又增收。据悉,杨家坪村已带动当地村民创业就业50余人;魏家村种养基地累计带动周围村民务工42人次,发放务工工资4.5万余元。
近年来,中兴街道始终秉持生态、绿色、效益的理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稻+”产业发展模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最大化提升土地产值和效益,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新“稻路”。(中兴街道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