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际国内
印江印象·文脉印江 | 祝正君:放飞




  祝正君的散文,有着正的淳厚,有着情感的浓度,他创作的态度很端正,他能深入生活,扎扎实实写出作品,在世俗的喧嚣中,能从他的文章中读出生活的温度……


放  飞


文/ 祝正君


在我看来,孩子高中一毕业,就像雏鸟终于长全了翅膀。远天在召唤,鸟儿振翅,跃跃欲试。作为父母,也许这时所要做的事,就是──放飞。








等 待





按惯例,高考成绩就在近两天公布。“近乡情更怯。”女儿高考结束后的这十余天,我们的心情还真忐忑,眼看高考分数即将公布,我们甚至害怕见到分数出来。特别是妻,此时此刻的心情,恰似她当初即将分娩当母亲。


女儿历来大大咧咧,对考试似乎从来都信心十足。她的镇定也一直影响着我和妻。相比许多父母,我们为女儿少操很多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女儿上高三。进入高三,随着高强度的练习和频繁地检测,特别是越到后期,女儿越不见优势。我们到此才开始为她的成绩不稳定着急。我们的心绪也跟着女儿的成绩起伏不定而变化。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高考下来,尽管她的估分在550-580分,我们仍然希望奇迹发生:超过600分。


这样的等待是漫长的,也是虚无飘渺的。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好像在做梦一般。


我不想深陷梦里而不能自拔,我努力做事来尽力摆脱这种被女儿的高考裹挟的状况。我于是比平时还要早一些到单位上班,也尽可能晚下班,晚上,一得空又去了办公室,总是找事情做个不休。女儿与同学邀约外出玩耍了两天,我也告诫自己不要主动打电话,以淡化女儿刚刚经历的高考。


掐指算来,高考分数即将出来,妻有些沉不住气了。前晚,她提醒女儿该考虑志愿填写了。妻的善意提醒,让女儿焦躁起来。她抱着头大声说:“我不管,我不读大学了还不成吗?”


“你不管谁管?自己的事难道要别人来做主?”妻的声音也放大了。


“就该你们管,谁让你们把我生到这个世界来?你们生我的时候,征求过我的意见吗?既然擅自做主把我生下来,就要为我负责到底!”女儿强词夺理,显然长时间压抑的情绪,一下子找到缺口借机如海涛扑向她的妈妈。


从小到大,女儿更多的时候都是以乖乖女的姿态呈现。虽偶尔与她的妈妈争执,但却很少不讲道理。亲友、老师都对女儿给予正面评价,我们也以此感到安慰。我们充分感受到别的孩子的父母传递的羡慕。但是,知女莫若母。女儿与我们在一起才显山露水,尤其是妻,是更多领教女儿的另一面。妻为此很委屈,在女儿那里受了气,又转而发向我。我总是安慰:不要求全责备,她毕竟是孩子。在父母面前,让她发发脾气,不加掩饰,这才是正常的、阳光的。即使有一点我们认为的缺点,相信她都会在勤奋学习、快乐成长的过程中自我修正和完善的。”


“你说的是有道理,”妻还是感到委屈,她觉得不公平,“但让我想不通的是,我为她操的心不比你少吧,她却总朝我生气,你对她不闻不问,她却从来不冲你发火。”


“女儿是爸爸的贴身小棉袄嘛。”我继续安慰妻,“正是因为有我做她的‘靠山’,她才有恃无恐吧。不要紧,我还做你的‘座垫’呢!”


安慰好妻,妻就不再与女儿激烈对抗。


女儿见我始终不动声色,便不再“敲山震虎”。


“爸爸,你真的不管我填什么志愿吗?”女儿推开我的书房,站在门口严正地询问。


“哪能不管你呢?我是等你自己先做出初步选项后,再帮你分析斟酌。”我抬头看到女儿的委屈、无助的眼神,心里痛了一下。我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怕她不明白,就打比方说,“填志愿就像买房子。你首先得根据价位确定相应的小区,然后才是选房。在选房时,是喜欢临街的还是背街的?是倾向面朝大海的还是背靠青山的?你掂量再三,拿不定主意,这时,我们可以帮你参考。”


女儿这才收住了即将溢出的眼泪,认真地听我给她“理思路”:先按照自己的估计分数找到相应的学校,再了解这些学校有哪些专业,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在,锁定有关学校和专业……


女儿是聪慧的,她的急躁、无端生气、无所适从,实际上是内心不平静的外在表现。只要找到一个机会发泄了内心郁积的情绪,她就恢复了常态。她妈妈是她的“受气包”,我是她的“镇定器”,她是我和妻的“风雨彩虹”。


一家三口的角色,在女儿高考分数揭晓前的等待中,演绎得格外投入、扣人心弦。








心 愿






女儿高考志愿填报后,突然空闲下来。闲得无聊,她便向我们提出想外出郊游。我就建议她先去看望一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连带看望伯父伯母、姨父姨母、舅舅舅妈。如有时间,可计划到稍远一点的地方走亲戚。走亲戚后再考虑要不要访友。女儿听从了我的建议。


这天下午,我和妻刚好有空,就陪着女儿来到镇上。女儿先见了外公外婆,之后去她二姨家。寒暄后,她二姨与妻拉起家常,我和女儿静坐一旁。她二姨与妻谈及岳父母的身体,说年近八旬的岳父,身体近年已大不如前。前不久,行走有些困难,她二姨陪他到县医院检查,诊断为股骨坏死。如要医治,就得换股骨,医疗费约需20万元。费用还是其次,主要是考虑岳父年事已高,医院不主张做手术,建议保守治疗。但这样下去,岳父就将常年被病痛折磨,甚至有可能瘫痪。眼睁睁看着父亲受病痛之苦却无能为力,她二姨说到这里,神情黯然。之后,她道出,她早就有个心愿,就是带父母到北京去逛逛,坐一回飞机,登一次天安门城楼。但现在看来,由于父亲突患腿疾,这个心愿可能无法实现了。


她二姨说这番话后,我们长时间无语。我与妻对望了一眼,心照不宣的是,我们压根没想过要陪岳父母一起去趟北京。我和妻已打算近期带女儿前往北京,孕育这一想法的,是大学毕业即谋职北京的我弟弟,已几次三番催促我们。没想到她二姨……我和妻面面相觑,接着便垂下头来。


女儿从来英语学得不错。我和妻都不懂英语,这是曾经乡镇初中缺英语师资留下的欠账。女儿给了我们内心一种补偿感。我们尽管如听天书,也乐于陪女儿看有关英语节目的电视频道。我们对电视里的英语单词不明白,却喜欢“不耻下问”。女儿也“诲人不倦”,给我们当翻译。想来这算是我们一家的温馨一刻。一次我开玩笑说:“今后我如果出国考察,就带上我家小翻译。”女儿也笑着打趣:“应该是今后我请你们出国观光。”


岳父母们这代人,养育子女众多,加上那时国家不富裕,他们真是含辛茹苦,才将子女抚育成人。他们也许从来没有想过到外面去见见世面,认为那是有钱有闲人的消遣。但如今国家富裕了,以前不敢想的事现在敢想了。这不,她二姨平时话语不多,却不知何时许下一份心愿,一份朴实的与孝心有关的心愿。这个心愿她说从来没有对岳父母提起,今天也是第一次向我们“泄露天机”。这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惭愧。


她二姨初中毕业没有考取中专、师范,也没有读高中,而是读了县中职医护班。毕业后开设私人诊所,成为一名乡村医生。丈夫无业,自然成为她的助手。由于持久行医,勤俭持家,家庭经济条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膝下一儿一女,小日子平平静静地过着。


她二姨家与岳父母家相隔不到一里地,多年来,岳父母全靠她的照理,身体没有过大恙。我和妻也因此得以在外安居乐业,没有分心。回想这些,平心而论,她二姨功不可没啊,包括她二姨父。生活中有许多事,如果没有发生异常打破其平静,我们不会去思量,我们只管理所当然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只管心安理得打发平安恬淡的日子。生活一旦出现异常,在突忽其来的一刹那,人们似乎只有在此时才突然明白许多道理。


我们听了她二姨的表白,才突然意识到岳父的腿疾可能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为此平添些许不安和凄惶。即将读大学的女儿似乎也有所悟,这是我们此行唯一的收获。女儿的童年有两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我那时刚从乡镇调进县城中学任教,妻一时间无法调进县城,夫妻分居,带小孩十分辛苦,是岳父母主动帮助照看。女儿曾经是那么依恋外公宽厚的肩膀,惬意外婆温暖的怀抱。我们从她二姨家出来,女儿提出,她想再去外公外婆家,多跟他们说句话。临走时,女儿对外公外婆说,你们要多保重,今后我一有机会就来看你们。


我们驱车回城,我习惯地播放音乐,是一首老歌《妈妈的吻》。女儿平时常说我们所听的歌老掉牙了,今天却与我们静静地听:“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女儿有个小小心愿……”







偶 像






也许,我们这些六七十年代生人在需要偶像的年代,正处在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阶段,我们可供选择的偶像单一而抽象。在我们男孩子的心目中,最让我们崇拜的偶像是革命家和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在有限的认知范围内,我能记住的偶像是董存瑞、黄继光、潘冬子、小兵张嘎、雷锋、王杰等等。


与我们这一代人不同的,我们的下一代眼里的偶像则要广泛具体得多,他们眼中的偶像有拿破仑、林肯、马丁·路德·金、邓小平、普京等世界知名的政治人物;还有比尔·盖茨、乔布斯、马云等经济大亨;当然,在高考的拼杀中,他们也有可能崇拜某位学霸。但据我观察,他们这一代人最有代表性的偶像是艺体明星。从娱乐圈到演艺界,从世界杯到NBA,一些大腕级人物,他们耳熟能详,如数家珍。


这也难怪,女儿们这一代人,来到人世,时代已进入电视时代和互联网时代。打开电视,便是影视剧和综艺节目。从小便看惯了影视明星那熟悉的面孔,听惯了演艺明星悦耳的歌声。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自然不会对自己喜欢的偶像无动于衷。他们碰在一起,便会谈论某个歌星、影星和体育明星;他们开口一唱便是某歌星的歌。也不奇怪,我们这一代人还不是有自己喜欢的歌唱家和经典歌曲。以我为例,老一辈的如郭兰英、李谷一、蒋大为、阎维文等,其次如邓丽君、罗大佑、殷秀梅、毛阿敏、刘欢、费玉清等,新锐的如凤凰传奇、玖月奇迹、陈奕迅、张宇等。这些歌唱家、歌星只要在电视上露面,我必看,必听。而女儿们眼中的歌坛金牌榜则是我们基本不熟悉的名字,他们哼唱的歌曲,我们也听不全歌词,甚至不知所云——不过,说老实话,曲调还是蛮好听的;特别是女儿们一代人的歌唱水平远远高于我们这一代,仅就这一点,就让我们对他们刮目相看。


这就是古人总结的:“雏凤清于老凤声。”


记得女儿上大学前在我们身边生活的那些日子,在我的印象中,经常在周末,我们一家三口晚饭后一起看电视。我们大多顺从女儿选择频道和节目,时间一长,每到这时候,基本上都是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妻开始是陪着女儿看,没想到,很快就迷上了这栏节目。她们不仅喜欢上了“快乐家族”的每一位成员,而且对应邀到节目的娱乐圈明星,包括韩国的青春偶像明星都让她们喜欢。我是个喜欢清静的人,有时也陪她们看这个节目,但闹哄哄的场面对我并没有什么吸引力。我最喜欢在闲暇时光里将自己沉浸在昏黄的灯光下,尽兴地阅读。


于是在我们家,周末的晚上常常出现这样的画面:母女俩在投入地看电视,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旁边一个男的,他充耳不闻身边一阵阵欢笑,埋首在看一本书。


这样的时光如今不再来,因为今年女儿已经上了大学。在新学期的社团招新活动中,女儿首选戏剧社;她还加入了学院的学生会,担任班上的文娱委员。我知道,这是女儿的最开心的选择。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她还有自己轻松愉快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是长期以来女儿在追星的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无数的娱乐圈、演艺界群星偶像,引领着她在生活的河流追逐着绚丽的浪花,拍打出一片涛声。


由此,我就窃喜,我和妻在陪伴女儿的岁月里,没有粗暴地干预女儿的偶像情结,没有以学习的名义,以高考的旗号,限制女儿“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昨晚,妻告诉我,女儿发来微信,她和大学的几个同学周末从成都赶到重庆,只因某歌星在重庆开演唱会。由于座位靠后,看得不甚清楚。没想到,演唱会结束,女儿们却有幸在宾馆撞见自己的偶像。原来,对方也下榻这个宾馆。


这个意外,让女儿和她的同学兴奋了一个晚上。


     祝正君,男,1968年生,土家族,中共党员,印江自治县木黄镇人,印江自治县教育局干部,铜仁市作家协会会员。有散文和教育随笔在《师范教育》《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梵净山》《铜仁日报》《铜仁教育》《印江文学》等报刊发表。

关于作者



图片


图片


往期回顾

印江印象· 文脉印江 | 李明洋:年味
印江印象·文脉印江 | 张玉洪:大山深处的美
印江印象·文脉印江 |  山间寄诗情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田林 编辑 :阙莉淑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