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人大:“绿叶”变“金叶”,让茶产业更“富民”
来源:今印江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04-22 16:46
浏览量:29

印江自治县位于梵净山西麓,土地肥沃、空气清新,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是贵州省茶叶主产县,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近年来,印江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围绕“打造黔东生态茶业示范区、黔茶精制加工贸易区、贵州花果红茶第一县”目标,认真履行人大职能,努力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今年3月21日,印江自治县春茶采摘开园仪式在新寨镇团山村拉开帷幕,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翊斌到会指导,这是他连续三年出席春茶采摘开园活动。当新茶开采铜锣敲响时,层层叠叠的茶山上爆发出热烈掌声——这掌声,既是对新茶芬芳的礼赞,更是对深耕土地的茶农致敬。2025年春茶开园活动现场根据县委安排,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负责牵头推进全县生态茶产业发展。作为专班班长,常委会主要领导坚持深入全县各乡镇(街道)开展调研指导,组织大小茶企开展座谈,定期召开调度会,进一步摸清茶产业底数,理清茶产业发展思路,围绕基地、加工、品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引领印江生态茶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人大常委会各位副主任经常性深入各茶叶基地,与茶农茶企面对面交流,积极主动解决茶产业发展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县人大代表陆续提了20余条涉茶建议。田松等代表提出《关于中低端茶产能改造提升的建议》、周兰等代表提出《关于加大茶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建议》、肖承英等代表提出《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红茶的建议》……持续不断地反映着民意心声。针对洋溪镇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印江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多次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就茶叶生产规模、基地建设、优惠政策等进行研究讨论。洋溪镇蒋家坝茶园目前,洋溪镇按照“一园两中心”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了以蒋家坝村为核心的茶叶示范园区,统筹推进蒋家坝、桅杆、双龙、银坳等八个茶叶专业村建设,辐射带动全镇茶产业发展。近年来,印江自治县通过在北京、苏州、东莞等地开展茶叶宣传推介,提升了一定的影响力,但茶叶品牌的知名度总体还不高,竞争力还比较弱。针对这些情况,县人大常委会将茶产业发展作为重点课题,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印江茶产业发展、区域品牌建设进行了深入详细的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提出“围绕梵净山茶品牌主题,加强在主流媒体、目标市场、重点区域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重要茶事活动及茶叶质量评比活动,大力开展以茶为媒、不同层次的茶文化活动”等意见建议,助力品牌变效益、流量变销量。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先后承办召开了全市茶叶开采启动仪式、斗茶比赛以及“印江花果红”品牌推介暨新闻发布会,并多次在国际国内的茶叶评选中获得奖项,进一步提升了印江茶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县人大常委会视察茶产业发展项目县人大常委会还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乡镇、茶企、茶农等各方意见建议,提出了多项具有实用性、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有力助推下,2024年县人民政府强化项目统筹,先后在基地管护、主体培育、技术创新等方面协调安排资金1960万元,极大提升了全县茶产业发展基础。在沙子坡镇池坝村顺强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种植基地,一排排翠绿的茶树似层层碧浪,焕发出勃勃生机,省人大代表、顺强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再霞正在传授村民茶青采摘的技术要领。她于2022年承包300亩白茶基地,当年茶叶产值312万元,带动600人务工,发放人工工资78万元,为当地群众在务工、分红、土地流转等多方面增加了经济收入。朗溪镇甘龙村村民韦进香同样是一名带头发展茶产业的市县人大代表,她看准本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市场潜力,投资建设100亩茶场,带动当地9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近年来,印江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领头人”作用,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挖掘茶资源,深耕茶产业,做好茶文章。人大代表结合本区域茶产业发展实际,不断规范茶园管护,拓宽茶叶销路,为促进群众增收,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的人大代表力量。走进四月的新寨镇团山村,青山云涌、绿意盎然、茶芽肥硕,翠绿的茶山与附近的土家民居错落有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新寨镇位于印江自治县南面,全镇现有茶园10000亩,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自有茶叶品牌1个,省级农业园区1个。自全省人大“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启动以来,新寨镇人大主席团按照“园区景区化、茶旅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将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为民情民意的“收集站”、学习交流的“加油站”、政策法规的“宣传站”、茶农茶企的“服务站”,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发展。该站点多次组织开展手工茶采摘比赛、茶叶研学活动以及各类茶叶招商活动,协商整合各方资源,广泛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全力推动“茶经济”产业链做大做强。谋振兴之业,扬改革之帆。印江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把责任扛在肩,担当践于行,以实际行动为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作出积极贡献。(通讯员 何鑫伟)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阙莉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