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中,人才始终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印江自治县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围绕“选、育、管、用”全链条体系,创新村级后备力量培育模式。通过强化组织引领、分类施策、动态管理和激励保障,成功激活村级后备力量的“源头活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通过拓宽选拔渠道、严格政治把关、挖掘本土潜力以及实施动态管理等多项措施,印江在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联合公安、纪检、司法等部门,对候选人进行严格的资格联审,确保选拔出的人才政治立场坚定、群众基础良好。2024年,该县从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七类重点人群中,精心选拔了754名后备干部,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70%以上,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针对农村“人才空心化”问题,印江打破地域和身份限制,深入挖掘本土人才潜力。通过建立“村级后备干部资源库”,各乡镇(街道)积极摸排返乡创业青年、合作社负责人等群体,动态更新本土人才信息,将他们纳入重点培养对象,有效缓解了人才短缺问题。

为确保选拔过程公开透明,印江采取了“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的多元化选拔方式,充分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同时,还建立了“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机制,对后备干部的政治表现、专业特长进行实时跟踪,对不适宜的人选及时调整,确保了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该县不仅拓宽了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渠道,还夯实了农村人才基础。这些后备干部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印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强则茂,基壮则安。促进乡村振兴,要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这就需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处处做好表率和示范,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组织保证。

依托县委党校和乡镇党校,印江开展了“订单式”培训,内容涵盖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政策法规等。2024年以来,全县举办专题培训班20余期,覆盖后备干部1800人次。此外,还组织优秀后备干部赴浙江、江苏等地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在培育村级后备力量方面,印江注重分类施策,通过导师帮带、分类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升后备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推行“2+1”结对帮带机制,由乡镇干部、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导师,全程指导后备干部参与村级事务。通过实践传授产业规划、矛盾调解等技能,成功培育了一批能独立管理集体经济项目的骨干。
印江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双轨体系,开展了“擂台比武”活动,激发了后备干部比学赶超的氛围。同时,将后备干部安排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历练,如担任“实习村干部”“网格员”等,直接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这些实践锻炼不仅提升了后备干部的能力,也为他们积累了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


严师出高徒,厚爱育英才。印江实行动态跟踪“管”模式和严管厚爱的人才管理策略,有效提升了村干部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为村级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管理村级后备力量方面,印江注重动态跟踪和严管厚爱相结合。创新推行村干部“职级管理模式”,将职级划分为13级,通过年度考核结果动态调整职级与薪酬。优秀者缩短晋升年限并增发补贴,不称职者降级或清零年限,实现了“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这一做法不仅激发了后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提升了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

严格落实“四个必谈”机制:思想状态、工作情况、生活情况、存在问题必谈,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后备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后备干部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也为其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思想保障。

此外,印江还注重为后备干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政务服务等,为后备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加大对后备干部的宣传力度,树立先进典型,营造尊才爱才的良好氛围。

2024年以来,印江累计开展谈话1600余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89件,有效疏导了后备干部的心理压力。扣好“第一粒扣子”,组织村级后备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13次,确保队伍作风过硬。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在推进乡村振兴和村级治理的进程中,印江积极创新后备干部培养模式,通过一系列择优、激励的举措,成效显著。

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后备干部,该县给予重点关注。2024年以来,已有6名后备干部通过选举成功进入村“两委”班子,他们的加入为村级治理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这一举措不仅激发了后备干部的工作热情,也提升了村级治理的整体水平。

为了让后备干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印江将这批干部安排到急难险重岗位进行历练。选派35名后备干部牵头推进盘活66个闲置资产项目,这些项目涉及资金5233万元。在他们的努力下,这些闲置资产得到了有效利用,成功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超过200万元。这一实践不仅锻炼了后备干部的能力,也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印江还完善了薪酬保障和评优机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评先评优挂钩,激励后备干部在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同时,选树优秀村级后备干部,在县级以上主流媒体发布相关宣传信息10余篇,营造了浓厚的干事氛围。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后备干部的社会认可度,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东 通讯员 张孟林)
